2020年第6期 返回首页

官山疑账悬十年 今朝审计解谜团

发布时间:2020-10-22 09: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官山疑账悬十年 今朝审计解谜团

□ 汤   婧   俞筱静

官山村地处X镇工业新区,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来。近几年,随着新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扩大,官山村于2008年进入了征地搬迁的历史性建设时期。自新区启动拆迁建设以来,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意见较大,信访不断。近期,区审计局将官山村土地征用补偿款纳入重点监督范畴,对官山村2008年以来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发现该村财务管理十分混乱,虚报、重报、多报土地及青苗款等问题异常严重。

账目繁乱 谜团重重

春天的脚步近了,富阳的春天似乎还沉浸在冬日的怀抱中,空气中弥漫着湿漉漉的寒气。年前,区审计局项目组成员紧锣密鼓着手准备官山村审计项目。外面雪花飞舞,但审计局的会议室里却热火朝天,因为审计组正在召开官山村审计的第一次业务会议。此次审计项目时间跨度长达十年,时间紧任务重,好在分管领导老董沉着镇定。会上,老董介绍了项目背景,交代了审计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对项目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老吴是审计老兵,人脉广。一大早他带着项目组一行来到城投集团,拿到了该村拆迁资料。资料显示20097月城投集团赔给A公司892.22万元,其中土地款230.31万元属官山村集体所有。当月A公司将180万元土地款划转至官山村账户,直到20142X镇三资管理中心账户才收到这笔钱。期间这笔钱去哪里了?为什么要过近5年才上交?余下的50.31万元又在何处?是否有人从中牟利?

官山村的会计凭证自2008年开始共有百余本,有些凭证已经出现霉变,有些已经破烂。但凭证是第一手资料,线索就藏在其中。老徐发现大量的领付款凭证只有金额,缺乏土地亩数、青苗种类数量等关键信息,大量大额的现金支付,大多数工程没有招投标、没有合同,白条领款现象繁多。因缺乏纸质资料很难进行数据分析,想要得到每人每户的具体金额必须手工进行数据录入,工作量可想而知。

分工有序 疑点初现

项目组立即向老董进行汇报,老董明确指示这次审计要彻底,还老百姓一个明白账。随后,组长小俞对小组成员进行二次分工,由他和老吴对官山村账户资金往来明细进行彻查,老徐和小汤对所有的土地拆迁款进行原始数据录入,加班加点也要在两个星期内完成。

老吴和小俞从银行获取对账单后,惊喜地发现该账户实则是官山村的“小金库”,并且有大量资金划入报账员私人账户和村书记私人账户。这是否存在挪用公款的嫌疑呢?

在数据录入过程中,老徐发现2009年一张凭证后附的清单金额汇总和记账凭证上的金额有出入,小汤复核后的结论和老徐一致。多报的金额会不会进了报账员自己的口袋呢?老徐还发现多个同一农户签名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些人是否拿到土地补偿款,是代签还是虚构,必须进一步核实。

基础数据的录入终于完成,小俞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有27户农户的土地补偿金额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农户,最高的农户获得100多万拆迁补偿款。原报账员X、原村主任F和原党支部书记Y是关键人物,有必要会会这三位。

正面交锋 陷入泥潭

第二天,审计组决定兵分两路对几位核心人物进行谈话。一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性出现在审计现场。老吴站起身来说:F主任,你好,今天主要是向你了解一下A公司230.31万元土地款的事情,请您配合。”F主任微笑地点点头:“应该的,我记得当时拆迁我们签过协议的,我是20097月收到拆迁款的,当时就把土地款交给村里了。”另一边,老徐也等到了原党支部书记Y,老徐严肃又不失礼貌地说:“Y书记,我们想请你谈谈官山村拆迁的事宜,希望您配合。”Y书记笑容可掬:“一定。我是2005年到2010年担任村书记的,我们征迁工作都是按照上级文件指示操作的。我是很后来才知道180万元打到村里。我们支付土地款、青苗款都是有标准,有田亩数的。农户签字有可能是叫别人领去后代签,因为村里很多老人不识字。我们也是为了农户着想,省得他们跑来跑去麻烦。”

古人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小汤有些丧气,一上午的询问似乎没什么收获,几位当事人都一口咬定他们是按规矩办事,无奈审计小组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并且关键人员原报账员X因为有事未能来。到底是逃避还是确实有事?老徐想了一招,把现报账员L请来,让他计算一笔款,该笔款虽金额不大,却是板上钉钉的多报,还特意漏出风声给原报账员X,并且让L提供他和X的交接清单。

拨开云雾 峰回路转

周一的清晨,弥漫的云雾似一层轻纱,神秘又缥缈,好在阳光已经充满朝气地洒向大地,一个多月的阴雨总算结束,春天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

刚上班,有个身穿棕色皮夹克、留着板寸头、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原来他就是原报账员X。小俞站起来迎了一下,请他坐下来,说道:“你好,我们找你是想向你了解一下当年村里土地征迁款的问题,感谢你的配合。”原报账员X腼腆地说:“应该的。我从2005年到2014年都是官山村的报账员,刚开始上班的时候也不懂,没有会计上岗证,后来才去考的。”老徐问:“你们当年发放拆迁补偿款时有没有依据?”X胸有成竹地答道:“当时村里是按照开发区的文件执行的,土地、青苗款项发放都有依据。也不存在虚假的东西,有些签名是我代签的,因为有些老百姓不会写字,有些是代领人代签的,方便老百姓嘛。”这时老徐拿出已经准备好的资料,放在X面前,“那请你再仔细核对这份土地分配清单,我们已经核对过多次,发现你存在多报土地款24250元。”接过这份清单,X的脸由晴转阴,嘴里念叨着“这绝对不可能”。经过他本人反复计算、核对,最终承认确实是多报了土地款24250元。

下午,审计小组再次召开业务会议,讨论下一步安排。老吴说:“上次我们从银行获取X的私人账户发现有大量的资金从村里划到他的账户,也有几笔是还进来的钱,接下去要查明这几笔资金的走向。”老徐认为:“我们已经成功撬开了一个口子,我这里还有很多东西要他一一承认。”小俞说:“我这里有一笔109万的工程款要确认清楚。”小汤此时已经信心满满,接下去就是做好记录,让证据说话。

趁胜追击 柳暗花明

“叮咚”,凌晨,审计小组工作群有一条留言,原来是老徐发来的,上面写着“会计交接清单上有应收款116万元,我查看账本发现X还欠着村里的钱没有还,有必要请他来说明清楚。”清晨7点不到,老徐已经在办公室里,点燃一根烟,眉头紧锁思考着这笔应收款。这笔款是从2011年开始到2013年陆续从三资中心取得土地补偿款、青苗补偿款等共1290万现金,三年陆续支付给农户共1174万,还有116万未支付,长期挂应收账款至今都未交回。

审计小组再次请来X,要求他说明清楚。原来2015年他在移交时还有75万的账外账没有报销,他就想着用这个来抵应收款,因此也没有还钱的打算。老徐立马反驳,既然是账外账,当时为什么不报,既然不能报销又何来抵的说法。X也无可奈何,他已经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从他带来的袋子里拿出一张早就复印好的清单,上面有7个五角星,他说这7个人是虚假套取土地补偿款的,共17万元。看来“冰山”已经开始融化。老徐趁热打铁,拿出厚厚一沓早就复印好的资料,一笔一笔和X核对,哪些是虚报的,哪些是重复领取的,哪些是多报的。结果共发现70余万的土地款、青苗款等是通过这种手段套取现金,情节之恶劣难以想象。

组长小俞接着问X,“有一笔工程款109万元,按照当时的协议,只需要支付101万元,而我们只找到40万的工程发票,请你解释。”原来这项工程在当时并没有公开招投标,还有69万是通过编造青苗补偿款的形式套取现金,不仅多支付8万元,也导致了国家税款的流失。X接着交代,还有几笔也是这样,实际为测绘、泥工工资、线路改造共2万元,另外有两人的土地补偿款实际是工程费有25万元,都是通过虚假手段套取出来。

X此时已经无回头路可走。他说当时年轻,不知道已经触犯了法律。整理好资料后,局领导立刻向区里汇报,区主要领导作出批示,“报账员居然有如此胆子与权力?可见管理之混乱,同意纪委和公安跟进”。数月后,官山村原村主任F3名人员被处分,原党总支书记Y4人已由公安立案调查,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案例启示

本案例时间跨度长达十年,要从堆积如山的凭证中发现蛛丝马迹,再逐个击破,需要审计人员始终保持三心,即“细心、耐心、恒心”。在与被审计对象谈话的过程中,不仅要抓住问题关键,掌握谈话技巧,还需清楚对方心理特征。审计人员唯有不断磨砺,脚踏实地,方能开辟新天地。

(作者单位:杭州市富阳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