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8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小“窗口”大担当 展现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风采
发布时间:2020-12-08 15: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小“窗口”大担当 展现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风采
□ 熊剑锋
今年以来,余姚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审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争当“重要窗口”维护者、展示者、建设者,努力在全省、宁波市审计系统中争先进位,为全省、全市大局多担当、多贡献,展现余姚审计排头兵风采。
一、争当“两个维护”的忠诚卫士排头兵
我们要紧扣政治机关、党的工作部门的职责定位,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建设“重要窗口”排头兵的硬核力量。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组会议、支部会议的第一议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既要有鲜明的维护定力、维护态度,更要有扎实的维护能力、维护行动,始终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当前重中之重是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宁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期望。具体工作中,审计干部要始终讲大局、顾大局,牢固树立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的思想,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把握,服从于大局,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出审计工作思路、谋划审计项目、提炼审计成果,善于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单位大局想问题、理思路、抓落实,确保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二、争当“勇立潮头”的专业队伍排头兵
审计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对工作的执着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提高干部的专业化水平问题,多次强调工作要有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强调“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专业化”是我们的硬核。以前,会计工作就能体现审计的专业化,有了会计基础就能开展好审计工作,但是随着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拓展,审计项目与内容愈加广泛,都给我们审计人员更快提升“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对审计工作的日益重视,审计队伍中普遍存在“知识恐慌”,面对海量的数据、在专业性强的陌生领域,审计经验不足、技术支撑不够、审计要点不清,以及缺乏全面掌握情况和未知问题分析能力。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状态,及时进行有效充电。如各地在推进审计“两统筹”中普遍采用“1+N”审计项目的形式,这些决定了审计人员,特别是项目主审需要掌握财政、金融、投资、自然资源、计算机应用等多方面的法规政策、知识技能。
三、争当“改革发展”的监督服务排头兵
要坚持人民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贴心人,探索运用“两统筹”方式、大数据方法来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着力减轻基层和被审计单位的负担。今年,余姚市审计局试行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零填表,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如市残联经济责任审计,现场审计时间从以往的4周缩减至2周,被审计单位从原来需要填制11张表到现在基本“零填表”。要坚持文明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善于换位思考,做到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精神,既要揭示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不力、违反财经法纪等问题,也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善于创新的干部撑腰,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争当改革促进派。关键体现在审计这个“小窗口”要服从服务好“重要窗口”大格局,把审计发现的问题放在改革发展的大局下审视。首先要先全面后深入。审计工作必须着眼于中心全局、系统长远,整体安排,统筹兼顾。审计作为八大监督体系之一,要始终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作好参谋,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其次要以重点促全面。把每个审计项目都当作精品来做,从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建议,到健全体制机制、推动问题解决、提炼问题清单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雕琢,通过抓典型促全面,抓特色带整体,最终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效果。三是从问题到本质。要注重加强审计综合分析研究,学会从不同角度、层面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指导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堵塞漏洞,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的“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四、要争当“依法行政”的清廉建设排头兵
审计与法治关系密切。凡提审计,必谈依法审计,全体审计人员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立”要求,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依法履职尽责,确保审计监督在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运行。一方面,要严格依法用权。也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强化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严把程序关,使每一个审计项目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作为监督机关、执法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作风纪律党风廉政的“红线”“底线”“高压线”绝不容许突破,必须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我们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进一步规范审计权力运行、严防“灯下黑”。另一方面,要严格监督职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精神,审计干部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特别是要落实首位责任、把好首道关口,既敢于揭示各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又善于及时反映重大体制障碍、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制度权威、推动制度完善、促进制度执行中的重要作用。要坚持问题导向,既要查病,又要“治已病、防未病”,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
(作者系余姚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