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9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以政府投资基金助力先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9 16: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以政府投资基金助力先进产业发展
——对宁波政府投资基金的审计思考
□ 陈 耘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是政府利用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摸清宁波政府投资基金总体规模、投资方向和管理运行等基本情况,揭示政府投资基金设立、管理、使用和运营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体制机制方面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政府投资基金服务实体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设性作用,宁波市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基金投资业务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调查表明,宁波政府投资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筹分用、调配联动的原则,以财政体制机制改革为先导,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作用,为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推动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创新不是发发文件喊喊口号就能得来,更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创新的成果与资金的投入成正比。目前,宁波建立了“分阶段引导基金+分行业专业引导基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框架,按不同阶段,分为天使基金、创投基金;按不同行业,分为工业和信息化基金、海洋产业发展基金、电子商务产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人力资源产业发展基金等。
近年来,宁波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逐步显现,推动更多的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宁波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以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将宁波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投资、创业高地为使命,不断创新思路,革新方法,打破以财务指标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传统标准,建立以成果技术先进性、市场前景、团队、商业模式等作为衡量指标的新型企业筛选评价机制;通过基金合作渠道,纳入各类创业服务资源,为企业全面对接资金、场地、法律、政策等要素,为创业者提供辅导培训、投融资对接、技术合作、人才招聘等服务,提升融资能力、完善商业模式、激发创新动能,构建科技金融“保姆式”服务生态链;投资项目全部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领域。
在获得宁波创投引导基金“输血”后,宁波酶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短短5年内迅速成长为国内酶制剂领域龙头企业。酶赛生物的快速成长,是宁波创投引导基金以早期投资扶植科创企业的缩影。早在2012年,宁波就已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它是由政府设立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引领作用为宗旨的政策性基金,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对初创期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数据表明,创投引导基金在支持创新经济方面功不可没。截至目前,宁波创投引导基金已组建23支参股基金,通过投资、回收、再投资,以6.3亿元资本撬动社会资金33.23亿元,投资29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宁波企业140余家,初步实现资金“自循环”。全国范围内,不少互联网、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企业背后有创投引导基金的身影,成为科创板背后重要的资本力量。如海归人才金亚东创立的长阳科技日前成功登录科创板,它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宁波创投机构的雪中送炭。目前,宁波创投引导基金已培育江丰电子等13家上市公司,还有5家企业正在排队上市,1家企业已提交科创板注册。
政府投资基金的“烦恼”
天使基金、创投引导基金对支持“早期”“小型”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基金管理体制、考核机制等方面,与天使基金、创业投资的行业运行规律有所冲突,制约了创投引导基金做大做强,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一些部门主观上不愿投、不敢投。宁波大多数政府投资基金是从财政专项资金转型而来,在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的要求下,倒逼相关部门设立各种投资基金。但一些部门在观念、管理上还未做好相应的准备,以适应基金运作管理的需求。如,没有对如何利用好政府投资基金制定可操作的规划,没有对各自管理的基金作出明确具体的定位,也有一些部门缺乏有效的投后监管手段,往往交基金运行机构一包了之,对基金管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投多投少一个样”现象。
主导产业不明显,导致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标的匮乏。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始终将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但主导产业仍不明显。同时,虽然宁波的港口优势明显,但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城市后方经济腹地并没有很好地联动。在政府投资基金投资中,表现为要么投不出,要么投不中。
政府投资基金的政策性和市场化难协调,困扰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财政资金通常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有安全性的要求,而且对于政策性目的存在一定的诉求;社会资本则有投资回报要求,通常也会承担相应的风险。因此,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在利益诉求和收益导向上存在矛盾,这制约政府投资基金运营。
从中美监管统计口径看,我国创投引导基金绝对规模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引导基金已经占据创投资金来源的大半,其管理体制亟待改革优化。
“终极使命”:助推先进产业发展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是财政体制机制改革的积极探索。对企业而言,意味着有实力就能拿到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吸引产业上下游企业“集群共生”,增加产业凝聚力;对政府而言,则能变财政资金由一次性使用为循环使用,有利于政府财政资金更好地通过市场手段帮助产业发展。基于这一点,对宁波政府投资基金而言,关键是要加快投资进度,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突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已设立的基金投好投准。同时,做好基金的产业聚焦,在明晰宁波产业导向的情况下,选择若干重点领域进行突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集聚的转型升级。
在政府投资基金运行管理中,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引入容错机制,接纳投资失误,以市场化方式撬动社会资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政府投资基金在一级市场也能实现充分竞争。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既符合公共财政的考核要求,又充分体现政府投资基金的政策效应。可以围绕政府产业基金管理人履职情况、带动税收就业、产业引导效果等诉求,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创投引导基金投资情况进行绩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政府投资基金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吸引大型金融机构、有实力的企业等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在利益分配上可“让利于民”,实行先回本后分红,社会出资人可优先分红;政府出资收益可适当让利,收回资金优先用于基金滚存使用。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社会、民间资金的参与积极性,继而与政府协同发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应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机制,以政府投资基金为主,带动社会资本一起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助力先进产业发展,落实创新发展战略,是政府投资基金的“终极使命”。 (作者单位:宁波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