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5 08: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近年来,浙江东阳农商银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踏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审计“三个立”精神,牢牢抓住“审计项目质量”这一审计工作“生命线”,创新“审计理念、审计技术、成果运用”三大工作体系,促进审计工作高质新发展。
着眼于审计监督职能发挥,创新“重点+全面”审计理念。
一是不断挖掘审计“深度”。以内部控制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切入点,审计年度立项突出重要风险领域监督,围绕工作重点每年力争创新做好一至二个精品审计项目。如开展客户经理专项审计、信贷投放专项审计调查、大额贷款准入合规性审计等重点项目,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信贷风险防范及为组织增值、改善运营作用。
二是积极拓宽审计“广度”。坚持审计为管理服务的理念,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常规性审计项目的同时,提高审计视角及站位,关注内控不健全区域的潜在威胁,开展全面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部门履职等管理评价审计,实现对业务领域审计全覆盖。
着眼于系统审计效能提升,创新“数据+电子”审计手段。
一是数据化提升审计效率。不断深化行内非现场审计中心工作职能,转型树立“模型专题化、思维灵活化、资源合理化”的数据审计理念,实现非现场审计排查常态化。近年来,通过运用非现场审计工具发现并证实的问题307个,处罚违规人员813人(次),经济处罚41.25万元,收回违规贷款563笔,金额18758万元,挽回和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
二是系统化提升审计水平。借助审计辅助管理系统实现对审计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为进一步增强审计成果运用提供数据支持;应对审计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促进将审计实践验验转变为数学逻辑模型,近年来,向上级部门提出模型新增及优化建议或需求31条,被采纳17条;上报词条17个,被采纳8个,进一步注重审计模型契合实际需求,完善、提升了系统控制能力。
着眼于审计成果应用成效,创新“整改+共享”协作机制。
一是着力审计整改难题。建立健全审计问题五项整改机制(整改联动、约见谈话、自查自纠、绩效考核、成果运用),向审计屡查屡犯问题“亮剑”;建立“阳光·审效通”审计沟通协作及支行审计联系人机制,搭建审计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基层分支机构的信息沟通桥梁,提升审计工作管理效率。近年来,对辖内部分问题突出支行及相关客户经理进行了工作约谈,累计办结审效通工作联系单8份,有效地促进审计项目目标达成及全行内控、业务管理水平提升。
二是注重成果提炼共享。深刻挖掘内审典型案例,通过对外参与各类课题评比,对内下发审计信息简报、开展“蒲公英”课堂、“啄木鸟工程”等形式,助推审计成果转化。近年来,参与省内审协会组织的课题评比连续多年取得佳绩,行内累计编发《审计信息》简报24期,“蒲公英”课堂开课42次,参与人数达1613人次,实现审计理念、合规意识、风险防控等信息共享。
(东阳农商银行 王力 蒋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