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疫情防控对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6-30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疫情防控对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启示
□ 桂春荣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场突如其来的挑战,考验着每个个体乃至经济社会全局的“免疫系统”,也警示了“防御”“体检”的必要性。由此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发挥“治已病”“防未病”作用。运用战略思维、底线思维、联动思维、创新思维进行思考,此次疫情防控对审计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有多方面启示。
从战略思维看,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启示我们,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要在立足全局上站高一层。
疫情从武汉迅速蔓延到全国,从局部问题上升到事关全局的大考。这折射出新时期宏观环境愈加复杂,重大风险的发生和演变往往是跨地区、跨层级、跨主体,相互交织叠加、联动演变,小隐患引发大问题,单一事件引起连锁反应。经济领域风险同样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特点,审计要适应和把握这一趋势,切实增强宏观大局意识。一要提高站位把握正确方向。越是形势复杂、挑战严峻,越要强化政治站位。这次抗击疫情斗争充分展示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关键要坚持高站位,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校调审计工作重点,确保“经济体检”的政治方向。二要全局出发强化宏观思考。审计要牢牢把握宏观管理部门的定位,打开审计服务经济治理的广阔空间。审计“经济体检”不能停留在一个单位、一笔资金、一个项目,不能仅仅着眼于一城、一地、一域,而应当立足经济社会运行整体和发展全局发挥“查病”“治已病”“防未病”作用。三要标本兼治发挥建设性作用。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作用的核心是要在积极查找各类“病灶”的同时,推动标本兼治。审计在揭示问题、查处问题的同时,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入分析问题和风险隐患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提出完善制度、规范机制等“治本”建议,发挥源头化解、服务发展的“防未病”作用。
从底线思维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的风险防控规律启示我们,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要在精准有效上先行一步。
此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相关部门在日常管理中风险估计预见性不足、防范主动性不够的问题。疫情十万火急,防控分秒必争。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是风险防控的一般规律。面对经济领域风险,审计也要坚持底线思维,“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走在前头,挺在前面,掌握主动权。要将审计“关口”前移,加强对经济领域风险的前瞻和预判。适应“查防治结合”审计理念,应当充分发挥审计专业性强、独立客观、反应迅速、触角广泛等优势,提升时效性和前瞻性。以审计视角关注潜在风险,加大经济风险感知的敏锐度。即通过“经济体检”系统梳理经济运行的倾向性、苗头性风险隐患,加强持续监控,及时跟踪预警异常信息,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要围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主动寻找审计工作最佳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审计“经济体检”,着力关注重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常态化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经济体检”成果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研判,形成高层次的趋势性预测、风险揭示、体制机制缺陷预警等制度性成果。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风险的底线。
从联动思维看,联防联控的疫情风险防控机制启示我们,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要在资源聚合上再深一步。
疫情防控过程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行全民动员、群防群控,强化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及资源互助,各地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有效整合了各种防控疫情的资源,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也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把各方面资源力量整合调动起来。对外,要完善与其他监督体系的贯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与人大政协、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其他监督主体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把审计“体检”结果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构建常态化监管合力机制,推动形成协同监督效应。对内,要进一步激发审计干部的担当作为。在此次防控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广大医务人员无私奉献、英勇奋战,用职责和使命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体现出非常时期的非常担当。对审计工作而言,审计干部也是最强有力的资源。干部队伍的担当作为是承担好审计“经济体检”新使命最坚强保障。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立身立业立信”总要求,审计干部必须既要具备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亮剑、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还要有能作为、善作为的能力,查核问题的基本功,精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硬水平。
从创新思维来看,疫情防控的创新应对启示我们,做好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要在创新发展上再进一步。
疫情防控新情况不断涌现,新问题层出不穷,通过创新利用网格化管理手段和新技术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提升了防控效果。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很大,对标常态化“经济体检”的要求,“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发挥的途径还不够通畅,在思想解放、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要坚持用创新思维构建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新高地。一要突出创新审计思维范式。常态化“经济体检”是审计工作理念的又一次重大变革。长期以来,审计以问题为导向,强调以“查处问题多少”考量审计价值。在“治已病、防未病”新的价值导向下,审计干部不仅要当好专业性强的“单科医生”,更要成为事前预警的“保健医生”、事中揭示的“体检医生”和全面诊断的“全科医生”。二要突出创新审计工作模式。适应常态化“经济体检”的精准性、主动性、动态性的要求,建立与审计相适应的动态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监督效能。要以“一体化”“一盘棋”思维统筹创新审计工作机制,探索多类型结合、多专业整合、多视角分析的审计组织方式,实施过程融合、审计现场配合、审计成果综合的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时效性、效果性,多维度全方位研判。三要突出创新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应进一步发挥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功能,发挥其在查找疑点、精准定位、高效实施、综合分析提炼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审计“经济体检”工作的科学性、精细度。
(作者单位:省审计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