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发挥党委审计办职责作用增强审计监督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0-07-12 10: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发挥党委审计办职责作用增强审计监督效能的实践与思考
□ 董 玮 钱颖佩
温州市委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市委审计办持续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对照工作细则充分履行职责,不断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做到“规定动作”有力度、“自选动作”有特色,实现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促进了审计监督效能的提升。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根据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着力谋划推进全市审计工作
一是围绕新定位提升审计工作政治站位。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三中全会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和审计工作作出系列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审计机关是政治机关、党的工作部门和宏观管理部门的新定位。围绕这个新定位,市委审计办坚定不移地把讲政治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牵头组织召开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一、第二次会议,为全市审计工作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确保审计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二是围绕新任务谋划实施审计项目。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交付审计机关的“三个加大”“四个促进”、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和省委车俊书记交付的展现“五个新作为”、开展好“四个常态化体检”等系列新任务,市委审计办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财政收支、风险防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等关键环节,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如2019年围绕服务温州市“两区”建设、产业平台建设、脱贫攻坚、国企运营管理等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有效发挥了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审计工作报告得到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审计反映的问题很精准、很全面、很有深度。
三是围绕新要求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大数据审计能力”“向统筹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等系列指示要求,市委审计办不断拓展审计监督范围和视野,统筹安排实施审计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做到既在面上推进审计全覆盖、又在点上精准发力做深做透项目,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如积极推动实施大数据审计组织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市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二)对照工作职责着力抓好制度机制建设
一是健全请示报告制度。加大重大事项向市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的力度,拓展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的内容,并统一报告文书格式、明确报告流程、畅通向主要领导请示汇报的渠道,进一步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如2019年10月首次以市委审计办名义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温州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情况的报告》,市委书记迅速作出批示,要求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对反映的问题彻底整改。根据批示要求,市委巡察组对全市小微园建设管理领域进行专项巡察,市政府着手研究相关措施提升小微园管理服务水平。
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联络机制。在《中共温州市委审计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共温州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框架下,逐步建立完善与市委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联络机制,建立成员单位联系人员名单,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强化具体业务配合单位的联系对接,在发文、会务和材料等工作上联动配合。2019年下半年,市委审计办顺利牵头组织召开全市审计工作报告发现问题专题整改会议和审计整改联席会议、牵头协调16家相关部门单位抓好上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报告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等,多次得到市领导肯定。
三是完善内部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两统筹”工作部署,发挥市县审计机关合力,形成全市“一盘棋”格局。工作中,依托政策跟踪审计、财政审计大格局、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三个平台”统筹安排市县审计项目,下发“两统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项目进展“两级”预警机制,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加强对县(市、区)党委审计办的指导,建立日常业务指导常态化工作机制和重点工作指导制度化工作机制,切实把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抓在经常。2019年首次对县级审计工作报告开展实质性审核,共提出243条审核意见;首次实行异地审计项目成果共享,3个县(市)引用市本级相关审计成果,促进成果高效利用。
(三)借助主题教育契机着力破解当前突出问题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等作用,市委审计办组织开展关于“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专题调研,多次深入基层,认真分析当前审计工作的优势和短板,积极研究实现“审计一点、规范一片”的具体路径和举措。
二是深刻检视问题。市委审计办逐条梳理主题教育期间反馈的意见建议,结合自身查摆情况形成审计办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清单,如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反映推动审计委员会发挥促改作用的机制和办法不够多;相关配合协调机制还不够畅通,一些移送事项交办后未及时予以查处落实;现有的大数据审计数据基础不扎实、数据共享不充分、分析水平总体偏低;以点带面促规范仍缺乏有效的载体来推动,难以形成普遍的执行力和约束力等问题,为下一步整改打好基础。
三是抓紧整改落实。根据查摆出的问题,市委审计办迅速研究建立“十大机制”,按照“已经改、马上改、持续改”分步实施的原则予以整改。对可以即时解决的问题,进行立整立改;对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增强审计电子数据开放性、简化数据申请使用流程等,及时采取措施马上整改;对一些创新的事项,如探索穿透式监督模式、无项目审计模式等,持续进行整改、逐步予以落实。通过整改,有效破解了很多难题,进一步提升了审计监督效能。
二、进一步发挥党委审计办作用、促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的思考
要进一步发挥党委审计办作用,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效能。
(一)在提升层次中“把好脉”
在当前推进审计全覆盖的背景下,盯热点、抓重点、扫盲点三者缺一不可。各级党委审计办应立足更高站位,主动对接党委政府关心关切、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如提升城市能级、培育创新动能、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改革等,找准抓牢这些重点、热点与审计项目的结合,增强大局意识,解决项目选题、方案设计、成果呈现的微观化、碎片化、短视化问题,提升审计监督的层次。
(二)在压实责任中“真治病”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各级党委审计办应分门别类梳理,建立问题清单。在此基础上,针对哪些问题需要党委、人大、政府层面解决,哪些需要纪委、组织部门调查处理,哪些需要财政、国资部门解决,哪些需要被审计单位整改落实,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彻底整改。这个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党委审计委员会这个平台压实各相关单位责任,审计办牵头抓总,全程跟踪问效;纪委监委、组织人事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应强化督促检查工作,对虚假整改、拒绝或拖延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三)在综合施策中“强药效”
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察监督等贯通起来,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促进领导干部守纪守规、担当作为、廉洁用权、干净干事。继续深化相关协作机制,纪委监委对审计移交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和重大问题,要依法严肃快速查处,做到快移交,快查办,快追究,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利剑”作用;审计办要保持对审计结果或审计移送情况的后续跟踪;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将运用审计结果的相关情况定期向审计办反馈,增强审计监督合力。
(四)在建章立制中“治根本”
各级党委审计办应强化“既要发现问题、更要推动解决问题”的理念,通过审计“显微镜”发现一些共性问题,实施“靶向治疗”。工作中,既要聚焦“当下改”,更要着眼“长久立”,应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部、从苗头到趋势、从微观到宏观,深层次分析原因,总结反映共性问题,找出症结所在,进一步研究制度、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推动更高层面出台制度,真正实现“审计一个、促进一片,审计一点、带动一面,审计部分、警示全体”的效果。
(作者单位:温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