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3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发挥审计监督在稳 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02 16:1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发挥审计监督在稳 企业中的积极作用
□ 陈 耘
省委书记车俊在2019年底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以管用实招稳企业,把“六稳”落脚点建立在稳企业的基础上。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细胞,作为市场主体,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创造社会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都离不开市场主体,说到底就是要企业稳,着力提升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当前,受疫情以及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叠加的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审计要增强跨越关口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靶向发力,从产业安全、生产安全、信息安全、资产安全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按照点、线、面联动的模式,及时揭示和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在推动稳企业中积极发挥作用。
要注重政策贯彻执行。重点关注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情况,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广大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注重政策实施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稳定企业家预期,增强企业家信心;关注稳投资政策落实情况,重点检查企业“十三五”规划以及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情况及效果;关注企业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促进企业扎实做好管资本、抓混改、强队伍工作,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企业,既实现保值增值,又能在逆周期调节中更好发挥作用、更好服务“六稳”;关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情况,促进企业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升企业、品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要注重国企提质增效。关注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和执行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督促企业加强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关注企业是否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资产负债率约束机制,企业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资产负债率是否控制在合理水平,促进企业加强负债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质量;关注企业降成本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包括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情况,关注减轻企业负担情况,减税降费政策在企业落实情况和效果。
要注重防控化解风险。关注由于行业和宏观经济变化对企业经营造成的重大影响,关注由于企业自身规划执行不到位、管控薄弱或应对不力导致的企业重大经营风险、投资风险,督促企业落实依法合规经营责任,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内控监督;关注企业在防范化解重大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债务风险、金融业务风险等方面情况,督促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要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审计要从过去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宏观审计转变,由单纯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向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内生动能、促进自然资源资产提质增效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应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通过审计,促进简政放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在审计中应着力关注国有企业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情况,检查企业落实措施的执行及效果情况,揭露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督促抓好整改,引导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头践诺守信,推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注重发挥建设性作用。对审计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从法规政策、体制机制的角度,提出治本之策,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彰显审计价值。
要注重监督与服务并举。要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客观审慎地反映和处理,既不能以新出台的制度规定去衡量以前的老问题,也不能生搬硬套或机械地使用原有的制度规定来衡量当前的创新事项。在揭示查处问题、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反腐倡廉、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改革创新事物,鼓励企业大胆探索,保护国企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宁波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