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念好“四字诀” 提炼高质量审计信息
发布时间:2021-02-04 09: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念好“四字诀” 提炼高质量审计信息
□ 黄 登
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审计信息是审计部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撰写一篇高质量的审计信息是审计人员一项必备技能。本文从市县审计机关“实战”的角度,浅析如何在“统”“全”“精”“合”四字上下功夫,精心提炼高质量审计信息。
一、精准选材,在“统”字上下功夫
随着审计领域不断扩大,审计信息的基础素材成倍增长,且包罗万象。所谓“统”就是统筹、整合,注重从政治、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来统筹选取可用、能用、管用的信息素材。
(一)政治维度上,围绕中心紧贴民意。信息工作讲究的是报送“上级领导需要了解”和“需要上级领导了解”的信息。审计信息工作在此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审计工作方针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每年编入审计项目计划的项目都是经过充分论证或者其他地方已经开展过,审计工作方案或实施方案中所选的专题也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由此产生的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资料,均是“围绕中心”的信息素材。另一方面,审计工作本质属性就是“实地调查”和“验证核实”,由审计调查而来的素材有数据、有案例,可靠性高、真实性强、接地气,经得起推敲。由此产生的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资料,均是“紧贴民意”的信息素材。应充分发挥好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审计信息这个独特渠道,推动上情下达、下情上传。
(二)时间维度上,唱好“四季歌”。审计工作一年四季,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每年第一季度是审计项目计划的谋划报批阶段,大部分审计项目还未开展。应将信息撰写的重点放在上一年度审计成果梳理提炼上,跟踪回访问题移送线索后续处理、建议采纳、整改落实、长效机制完善等情况;也可对上一年度审计新做法新经验进行总结概括,提炼经验做法类信息。二、三、四季度,随着审计项目陆续展开,可以把侧重点放在问题建议类信息上来。做到“审计工作实施到哪个阶段,审计信息工作就跟进到哪里”。
(三)空间维度上,进行“头脑风暴”。学会换位思考,做到兵为帅谋,是写好审计信息的基础。应注重突破思维局限,广纳良言。一是突破个人局限。发挥审计组、处室团队合作的优势,对拟起草的信息进行“头脑风暴”,从不同角度分析梳理,打破个人思维定势,最终形成信息的框架、思路。二是突破业务局限。打开门户,让全局不同处室参与进来,从不同领域审计角度来提炼问题,对其他处室做过的类似审计调查得出的素材、数据进行汇总,方能做到点面结合,让信息更有说服力,使受众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隔而观全局”。三是突破部门局限。摒弃局部思维,放眼全局思考。充分吸收被审计单位调研类、自查类材料,从审计角度验证分析,找到“共赢”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的意见,从而确保信息所反映的问题更加客观公正,提出的建议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活用体裁,在“全”字上下功夫
常用的审计信息体裁主要有问题建议类(审计专报)、整改成效类、经验做法类、动态类等4种类型。所谓“全”就是熟练掌握和运用这四类信息体裁,花大力气提炼审计成果,做深做透审计后半篇文章。
(一)坚持问题导向,说透问题提准建议。问题建议类信息(审计专报)结构简单,以“概况+问题+原因+建议”或者“概况+问题+建议”为主。帽段部分开门见山,以最简洁的文字概述所要反映的问题,观点鲜明,让人一眼明了。问题部分应综合提炼、分类分层阐述,有典型案例和真实可靠数据支撑,做到“点面结合”;问题之间应逻辑通顺,避免前后矛盾、互为因果。原因分析部分应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从体制机制层面剖析,以小见大,预判发展趋势,以点带面,发现普遍规律。结尾建议部分应紧扣问题对症下药,杜绝“口号式”建议,确保所提建议言之有物、能落实、可操作,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提供参谋。
(二)坚持需求导向,经验可推广可借鉴。经验做法类信息主要指审计工作中具有本地特点的、创新的、启示的、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可结合系统内一些重要工作部署和同步审计项目,比如“两统筹”、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科技强审、容错纠错等相关工作,有意识地总结提炼;也可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总结提炼。具体亮点经验特色做法必须要有相应成效进行支撑或佐证,给受众提供一套简明易懂的使用“说明书”。
(三)坚持成果导向,持续扩大审计成效。整改成效类信息一般采用倒叙法,帽段先讲审计成果,第二段阐述推动这项成果的审计工作实施情况、建议采用情况等。该类信息主要反映被审计单位出台制度、落实整改;推动党委政府出台制度规定;推动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系统整改;以及移送案件线索处理情况等,把审计成效充分展示出来。
(四)坚持实效导向,确保“短、快、新”。动态类等信息结构比较灵活,追求的是“短、快、新”,最大特点就是“及时”,“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背其时,一文不值”。信息内容涵盖了会议、活动、工作进展情况等,都需要第一时间形成信息上报、编发,始终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三、推敲文字,在“精”字上下功夫
信息工作是一项精细活,需要认真琢磨、反复推敲。所谓“精”就是发扬“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在信息起草提炼上精益求精,做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标题准确生动,力求“画龙点睛”。拟写信息标题,应以“醒目、准确、生动”为标准,抽取或提炼出最能概括整篇信息大意的关键词句作为标题,让人一看就能抓住主题,一眼就能判断出信息的价值。同时应注重标题的醒目、新颖,鲜活有力,能引起阅读的欲望,达到吸睛的效果。可多用数字说话,如“土地收益金两种计算口径影响资金达1.68亿元”;可多用“热词”表达,如“‘精准扶贫’需进一步打通‘信息孤岛’”;可运用正反对比手法,如“涉农专项资金‘不涉农’问题亟待整治”等等。
(二)语句简练通畅,力求“深入浅出”。首先做到语法规范。多用单句,少用复句,避免出现类似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层次不清、前后矛盾等语病。其次做到逻辑通顺。想得明白,才能写得明白。将所反映的问题或事项想清楚、了解透彻后再动笔,才能确保信息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语句自然顺畅。再次做到论证充分。阐述一项经验做法,应有显著成效来支撑,让人信服;指出一个问题应有典型案例和可靠数据来佐证,让人接受。最后做到通俗易懂。树立“让不懂审计业务的人读懂审计信息”的理念,少用或尽量不用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话讲好专业的事。
(三)篇幅短小精悍,力求短而实。信息全文应力求达到“没有废话”为标准,直接开门见山,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做到惜字如金。每篇信息字数尽量控制在几百字以内,一般的信息字数建议在500字以内,审计专报建议在1500—2000字。
四、完善机制,在“合”字上下功夫
信息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单兵作战”向“海陆空协同”转变,依靠团队整体力量,共同推进。所谓“合”就是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层层重视、人人动手、处处用心的工作格局,着力发挥审计团队的四种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着力发挥局领导“引领”作用。充分借助领导政治站位高、视野开阔的优势,请局领导出题目、出思路,便于找准审计信息的切入点,确保选题更精准、服务中心更紧密,切实提高上报信息的采用率和批示率。
(二)着力发挥局办公室“统筹”作用。用好考核“指挥棒”,及时完善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定期通报信息采用批示情况,形成审计信息“全员晒拼创”。健全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及时了解需求,定期梳理信息报送要点向业务处室约稿,认真审核把关和深度加工处理,精准上报。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手把手指导、面对面交流。
(三)着力发挥业务骨干“中坚”作用。查深做透审计项目是提炼高质量审计信息的基础。作为业务骨干,做好项目的同时,应增强审计成果提炼意识,及时、快速地把审计现场最真实最可靠的数据、最真实的案例反映上来,提高第一手信息基础素材的质量。同时,做好“传帮带”,主动分享经验,指导年轻干部做好项目写好信息。
(四)着力发挥青年干部“生力军”作用。年轻干部勤学善思、思维活跃、积极进取,是做好审计信息工作的后备军,更是生力军。应先从会议、活动等动态类信息写起,再写经验做法类、问题建议类信息,直至审计专报,循序渐进,成长为审计信息队伍中的主力军。
(作者单位:金华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