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11期 返回首页

立足新岗位 找准新定位 走好新征程

发布时间:2021-02-04 09: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立足新岗位 找准新定位 走好新征程

□ 陈生江

今年8月接棒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的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紧紧围绕“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以“三个立”总要求为指引,发挥好“头雁效应”,带领全体审计干部职工有效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争当审计推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排头兵和推动审计事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一、强认识:转换新视角,重新认识审计

(一)围绕“政治建审”,加深对学习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面对新形势,审计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要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审计机关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总要求。通过学习,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上更加自觉。

(二)围绕“依法执审”,加深对法治的认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重大部署。审计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事审计工作,必须对依法执审有更深刻的认识,严格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熟练掌握法律、法规,确保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促进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围绕“业务立审”,加深对业务的认识。审计是靠业务吃饭的部门。作为主要负责人,如果一点业务都不懂,可能话说不到点子上,甚至会说外行话。因此,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向书本学、向身边的审计人员学、向实践学,努力提升审计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工作本领。

二、明思路:立足新岗位,深刻融入审计

(一)深入一线寻找思路。深入实施“一线工作法”。一方面,通过走访被审计单位、中介协审机构,了解他们对审计的意见、建议等。另一方面,靠前指挥,深入各个审计组,为审计干部鼓气撑腰;同时掌握审计组面临的共性问题,并针对性研究对策。

(二)主动作为拓宽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工作既要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更要积极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审计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要在审计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维护党纪法规的权威,做到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秉要执本、见微知著,加大对共性问题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漏洞、机制性缺陷的分析力度。

(三)精诚团结凝聚思路。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班子团结,注重发挥班子成员和广大审计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突出实干用人导向,制定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实施方案。统筹利用学习强国、审计网络教育学院、网上干部学院、集中整训等载体加大培训力度。

三、抓重点:探索新方法,不断创新审计

(一)创新预算执行审计,协助政府理财。贯彻落实预算法要求,聚焦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会议论坛、清理沉淀资金等重点工作,强化“财”为“政”服务、财政数字背后有政策的理念,关注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的政策依据、支出标准、绩效目标等管理情况。从严查处乱开支出口子、随意出借资金等行为,促进收回长期沉淀资金,不断推动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即问责”。

(二) 创新政策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推动中央和省市区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是审计机关的政治责任、头等大事。所有审计项目,都要把检查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作为一项必审内容,做到“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更好地发挥政策“督查员”、风险防控的“安全阀”作用。当前,疫情下“六稳”“六保”等政策深入推进,作为审计机关要找准制约和阻碍改革推进的原因,提出建议,在顶层设计、破除改革障碍等方面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三)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履职尽责。紧紧围绕领导干部依法履职用权,严格按照中央两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认真履行审计职责,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要强化结果应用,主动为组织部门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提供可靠可用依据,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干部大监督机制。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实施审计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各级领导干部担当作为。

(四)创新政府项目审计,提升投资绩效。紧紧围绕最大限度节约财政资金并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努力为财政资金支出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加强对宁波植物园、姚江二通道(慈江)澥浦闸站、杭甬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工程、董家畈A3安置地块等6个区重点项目的审计。突出对勘察设计、招投标、现场施工等重要环节的审核监督,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推动整改。此外,认真开展“审帮服”活动,重点将“服务”寓审计全过程,对于过程中出现的结算矛盾,工程价款结算久拖不决等问题,通过组织专家评审等途径,形成结算分析资料,协助建设单位推进项目结算进度。

四、谋长远:播撒新火种,全面提升审计

(一)利用新技术,推进审计手段信息化。坚持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坚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深入开发区政府性资金数据分析系统,增设“政府投资审计”模块,实现审计项目的“一次告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数据分析,对重要信息系统业务数据进行解读、稽核。强化审计干部大数据审计思维,精准提出审计业务需求,为计算机人员开展大数据分析创造有利条件。

(二)深化两统筹,推进审计实施高效化。充分发挥审计计划库和档案库的作用,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和监管盲区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三年中期审计计划。统筹安排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与预算执行、专项审计调查等不同审计项目的融合衔接。将“两统筹”理念贯彻到中长期审计规划中,进一步发挥好审计计划的建设性作用。

(三)推行新模式,推进审计组织集约化。树立“审计一件事”思想,不断整合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审计计划、审计成果,推广应用“大项目”“多合一”等审计组织方式,对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尽可能融合实施,原则上每年对同一被审计单位只安排一次现场审计。此外,探索嵌入式、“1+N”等审计方式,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既有效减轻被审计单位负担,又提升审计工作绩效。

(四)适应新要求,推进审计整改制度化。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镇海区审计整改工作规定》《镇海区审计局审计整改督查工作管理办法》及《镇海区审计局审计整改督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审计人员在督促、指导审计查出问题整改中的职责,细化审计整改工作流程。全面梳理审计查出的问题,对尚未整改到位的问题按整改责任单位建立整改台账,同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专人负责定期跟踪督促检查并及时对已整改到位问题进行“销号”。

今后,将坚持“双重管理”部门要有“双重满意”业绩的工作标准,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履职本领,担负起抓工作带队伍第一责任人责任,努力带出一流的队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推动镇海审计事业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