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3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基层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1-04-30 16:2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基层审计机关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周和忠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在执行好国家审计准则的框架下,如何创新审计业务管理,优化审计业务流程,高效高质完成审计项目,是基层审计机关关心、关注的焦点。
一、当前审计业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计划制订有欠缺。一是项目计划缺乏长期规划,协调推动改革意识不强。部分基层审计机关虽制订“五年规划”,但未能根据上级指示部署动态调整审计规划。还存在“五年规划”与审计资源衔接不够,未结合当地审计人力资源细化工作目标、确定审计重点。二是审计政策研究深度欠缺,审计计划立项立意不高。基层审计机关对宏观经济、政策措施理解把握不足。在年度审计计划审定会上,没有从项目的大背景、大环境、大形势开展分析,导致上下级审计机关和审计机关内部步调难一致、合力难形成。三是项目计划偏离中心工作,审计产品热点结合度不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审计思路不清、决策失当。由于受工作岗位、知识结构、思维定式等限制,一线审计人员项目谋划与领导关注热点结合度不紧。
(二)项目统筹管理有不足。一是审计项目计划缺乏区域协作联系。同一地市,不同县级审计机关在编制项目计划时,彼此间沟通联系过少,审计计划差异大。二是年度审计计划缺乏整体目标定位。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对全年审计计划缺乏统一的审计目标,没有围绕审计工作报告进行谋划、统筹、布局。三是政策跟踪审计整体层次不高。部分基层审计机关在开展政策跟踪审计项目,缺乏总体协调与推进,特别是地级审计机关未开展有效统筹,系统推进政策执行监督不到位。
(三)审计业务能力有差距。一是审计人员本领恐慌。基层审计人员对传统审计方法、审计理念尚未有效转化、及时吸收、认真落实;对大数据带来的新技术,政策跟踪、自然资源资产等新行业审计,存在能力不足。二是审计方法创新不足。审计人员在关键环节、发现重要事项、系统分析疑点、找准解决办法等方面技术方法亟待创新。三是单兵作战问题突出。审计组长职责发挥不够,重要事项管理变成主审负责制,审计组长和主审职责存在认定不到位、分工不明确、职责未履行的情况,县级审计机关甚至存在主审单兵作战、一人干到底现象等。
二、产出审计业务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审计目标不掌握。未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下的大走访、大排查、大讨论活动,未通过审前横向走访、外围排查、内部讨论等方式,综合分析提炼审计目标,导致审计目标不清晰,全体审计组成员不能及时凝聚共识、清晰目标、形成合力,审计机关与审计组之间产生中梗阻。
(二)审计内容不清晰。审计内容是审计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但审计组普遍对审计内容不重视,既有照搬照抄工作方案、也有实施方案千篇一律的问题。未能围绕审计立项为什么、审计目标干什么,也未能结合审计调查、审前学习,也未能采用组织业务会议讨论等方式集思广益找准审计事项着力点、优化审计内容。
(三)审计管理未改进。基层审计机关计划审核上流于形式,统筹整合审计资源有待深化。未有效发挥审计机关、审计组业务会议作用,未能向审计组提供智囊团、参谋部、指挥部的作用;未重视审计实施方案应对措施的审核、研判、把关;对现场核查问题,未发挥数据先行、专业判断、疑点核查、重点突破的参谋作用。
三、改进审计业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落实制度规范质量管控。一是落实组长负责制。落实审计组长对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审计事项、应对措施等首问责任制,对审计组长未按职责要求,组织方案讨论、把好方案质量等情况,建立通报批评制度。二是落实集体会商制。建立总审计师牵头的审计实施方案审核专家库,围绕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目标是否科学,审计内容是否可行,应对措施是否有效,审计质量和风险是否可控等重点把关。三是建立绩效全程跟踪制。在实施方案审核定稿阶段,结合署优省优的评优标准,提出审计项目计划产出模型。审计过程中建立审计组长直接管、分管领导不定期督、主要领导定期查等措施。四是建立内部专家咨询制。针对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审计业务高精尖人才有限的情况,建立内部业务专家咨询制,在审计组遇到各种困难时,由专家咨询组提出解题思路、解决办法、应对措施。
(二)创新方法深化审计成果。一是灵活运用询问法。通过科学使用询问法,在短时间内获得审计项目需要的信息。如调查了解阶段,重点以中层干部座谈为主,侧重于业务过程、政策规定、实际操作等掌握情况。审计现场以一对一询问为主,制定谈话提纲,围绕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开展谈话,并深化审计内容、完善应对措施。二是锁住关键突重点。在审计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应当运用对文字材料、财务资料、业务资料等大数据分析为基础,锁住审计疑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攻坚,对重点问题查深查透,高质高效完成审计项目。三是围绕成果促成效。评优标准是审计项目成效的指挥棒,是审计机关长期经验的积累。每个审计项目应在审计立项的审前阶段就明确审计成果产出的方式和重点,在审计实施阶段投入有效资源,审后阶段加强成果提炼。
(三)抓住关键夯实业务能力。一是重视审计调查。在审计调查阶段,应召开多层次的审计座谈会。要做好审计项目,首先要做观众、当学生,既要熟悉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系统,了解和熟悉业务管理系统,更要掌握被审计单位履职特点。同时应查阅被审计单位发文电子资料、会议记录等资料,快速掌握被审单位情况。二是严密方案讨论。在审计实施方案定稿前,应当围绕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应对措施、计划成效等,审计组进行集中、封闭的专项讨论,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三是强化审中管理。在审计项目实施进点两个星期左右,审计组应召开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中期汇报会,汇总审计组发现的亮点内容,分析审计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提出审计实施方案优化或改进的建议,明确和优化审计成果产出方向。(作者单位:衢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