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聚焦聚力乡村振兴 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审计支撑
发布时间:2021-07-14 16: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聚焦聚力乡村振兴 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审计支撑
□ 陈建军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八年聚焦“三农”,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省委书记袁家军强调,浙江要争当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要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乡村振兴审计作为审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全省农业农村审计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具体体现,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职责和使命担当。“十四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应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顺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发挥好审计服务保障的建设性作用。
一、构建“5+1”审计内容体系,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审计领域全覆盖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构建以国家和省富民惠民政策贯彻落实为核心,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审计内容体系,即“5+1”审计内容体系,关注我省“数字赋能”“两进两回”等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绩效情况、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实施情况等,统筹组织全省审计机关开展农业农村审计工作。“十四五”期间,谋划推进六大类20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开展产业振兴审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关注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培育、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
二是着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组织开展生态振兴审计。以“千万工程”品质提升为主线,以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为基础,促进乡村全域三生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优美的乡村花园,美丽浙江的样板。重点关注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美丽城镇建设。
三是有效促进乡村文化文明兴盛,组织开展文化振兴审计。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和运行为核心,关注乡村文化的传承、培育和繁荣,促进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引领、集聚和推动作用,塑造淳朴文明的良好乡风,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重点关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运行、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
四是促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组织开展组织振兴审计。以数字赋能为核心关切,促进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关注数字乡村、“放管服”改革和阳光工程。
五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组织开展人才振兴审计。以“两进两回”行动为主线,促进加快完善农村人才培育体系,畅通智力、技术、资金、管理下乡通道,激发农业农村创业创新活力。重点关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和集聚。
六是服务富民惠民安民,全面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质量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创造农民群众美好生活,建设获得感和幸福感强的幸福乡村。重点关注低收入农户增收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异地搬迁后续扶持、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山海协作和东西部协作。
二、构建“三大数据平台”,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大数据审计水平
农业农村领域数据面广量大,涉及部门多,传统审计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需加快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通过对涉农相关大数据的比对分析,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消除审计监督盲区,推进农业农村审计全覆盖。
一是构建到户救助补助全链监督大数据审计平台。立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瞄准低收入农户到户救助补助资金发放领取全链条,将农业农村、民政、医疗、教育、建设、残疾人保障等部门相关数据纳入平台实现大数据审计。在全省民政大救助平台基础上,重点关注“精准识别、精准发放”两个环节,一方面要检查低收入农户数据是否动态调整,精准更新。另一方面要检查到户救助补助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二是构建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大数据审计平台。“三农”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集中管理和直接发放,涉及土地流转、耕地地力、订单粮、规模种粮、农机购置、信贷保险、生态公益林等优惠补贴,重点核查一户多卡、滞留克扣、虚报冒领、违规享受等问题。
三是构建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涉农大数据审计平台。涉及农田、林地、海洋、河流、宅基地等数据,涵盖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卫星、无人机遥感测量图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竣工图等,通过应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发现“非粮化”“非农化”、保护区违法建设以及环保污染等问题。
三大数据平台侧重点不同,既可独立运行,又可相互交叉融合,依托关键字段进行关联后叠加分析,实现平台共用、数据共享。如将地理信息平台和“一卡通”平台数据相关联,对比耕地确权面积和承包人信息,可以发现违规享受耕地地力、订单粮补贴等问题。
三、打造政治业务“双过硬”队伍,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审计人才基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同时也是对全省农业农村审计工作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一方面,农业农村审计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以政治机关的高度自觉,精心谋划审计项目,加强统筹组织,综合运用审计成果。另一方面,审计干部的政策把握、统筹谋划、组织协调、质量控制、成果提炼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当前,农业农村审计要特别注重三方面专业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对宏观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从政策跟踪审计角度,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能作用。二是加强工程项目投资审计,融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深入分析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实施效果。三是加强大数据审计,运用系统思维、数字思维,按照“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做到数据先行,进一步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
优化农业农村审计干部队伍结构,除加强人才引进外,关键是要通过以审代训、以审促学等方式,加强案例教学、业务督导和质量检查,大力增强实战本领,着力提升综合素质,加快培养和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业农村审计干部队伍,为“十四五”时期我省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提供审计支撑。
(作者单位:省厅农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