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5期 返回首页

以绿色审计服务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7-14 16: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以绿色审计服务绿色发展

  □ 徐   焮

2015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0周年之际,安吉县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率先开展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经过5年实践,基本厘清了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脉络,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审计体系。

一、先行先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一)科学设置机构,建立“高规格”领导小组

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和部署,并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生态办、国土、环保、林业等19家职能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员,共同参与,形成了县委牵头抓总、审计主抓直管、部门协调配合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为审计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每年年初,待审计项目确定后,由县生态文明办牵头,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一次集中动员会,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并下发涉及审计对象的评价指标,由审计部门负责收集汇总,确保在实施审计前有效掌握被审计对象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整体情况。

(二)优化人员选配,成立“跨部门”审计小组

在内部,主要由经济责任审计科负责具体实施和综合协调。在计划安排上,与经济责任审计一致,每年由组织部门委托并确定审计对象。在外部,要求每个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1名联络员,成立“跨部门的审计组”,主要负责审前数据提供、审中调查取证、审后协助整改。在人员组成上,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单位、各个领域;在人员结构上,既有懂政策法规的专业人士,也有懂地理信息技术的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选准审计路径,体现“差异化”分步实施

在具体实施中,按照乡镇ABC类考核的要求分类进行(其中,A类重点考核生态工业经济;B类重点考核休闲经济和生态保护;C类两者兼顾)。为体现差异化、可比性,每年在同类乡镇中选取实施,在实际操作中有所侧重、体现个性,既能体现横向比较,又能发掘典型经验。如2015年,选择4个以发展休闲旅游和生态产业为主的B类乡镇实施,2016年—2017年,相继选择了4C类乡镇实施审计,2018年—2020年,拓宽审计范围,对重工业发展的A类乡镇和具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实施审计。

五年间,全县共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13个,涉及领导29人,发现问题58个,提出审计建议39条,向主管部门移送案件线索5条,推动出台了《安吉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推动解决了孝丰南溪河道被长期占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维公司长期拖欠各行政村终端电费等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促进领导干部发展理念的转变,巩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二、再接再厉,探索绿色审计

绿色审计,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生态环境审计、绿色专题审计三种类型。自2020年开始,在湖州市审计局领导下,该局创新思路举措,以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为重点,构建绿色审计平台,加大对绿色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力度,为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服务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年度项目计划统筹

根据市局“各区县局结合年度项目计划至少确定1个绿色审计专题”要求,同时认真落实《安吉县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保护责任审计实施办法》要求,2021年安排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2个:递铺街道和杭垓镇。依托财政审计大格局平台、政策跟踪审计平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平台,在预算执行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其他审计项目中安排绿色审计专题,安排1个专项资金审计项目:安吉县2020年度生态环保和农业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安排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卫健局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要求结合绿色审计相关要求开展;安排1个投资审计项目:安吉县昌硕街道片区雨污水改造项目工程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二)突出绿色审计重点

将绿色审计内容融入财政、企业、投资、经济责任等各专业审计,在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过程中把相关事项作为审计重点。在财政审计中,重点关注支持绿色发展、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环境改善方面相关资金的投入、分配和使用绩效情况;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遵守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以及履行污染防治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在投资审计中,重点关注重大公共投资项目执行落实国家环保法规政策情况及其对环境资源的影响。

三、加强协同,增强绿色审计合力

(一)重视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在绿色审计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的绿色审计对象应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其审计对象可以是下属行政事业单位、行政村、企业下属部门或者分支机构。内部审计的绿色审计目标,以企业为例,主要是通过审计评价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调节,促使企业认识到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重要性,促进低碳经济,实现绿色生产,提高经营效益。内部审计的绿色审计重点主要是,遵守资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内部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内部环境管理活动以及环境效益情况。

社会审计的绿色审计对象由委托方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确定。社会审计的绿色审计目标主要是,通过审计,鉴证被审计单位环境相关信息的合法性、完整性与公允性,向委托方提供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意见。社会审计的绿色审计重点主要是,被审计单位遵守资源环境法律法规情况;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环境问题对经营情况的影响等。

(二)探索构建绿色审计协同机制

一是积极发挥国家审计的主导作用。构建绿色审计协同机制,应积极发挥国家审计的主导作用,推动制定统一科学的审计准则,明确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工作目标、内容与重点,引导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共同为绿色发展服务。

二是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成果。内部审计机构对单位内部情况更加了解,在查找问题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社会审计的人力资源丰富,在被审计对象以往接受过社会审计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可以通过与会计师事务所的沟通获得审计线索。国家审计应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及社会审计的审计成果,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作者单位:安吉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