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着眼新要求、新方法、新挑战 全力实现审计治理效能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1-08-05 15:5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着眼新要求、新方法、新挑战 全力实现审计治理效能新突破
□ 王荣千
《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政治站位高、理念引领强、工作举措实,规划以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为主题主线,服务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目标任务,聚焦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聚焦推动全省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等重点任务开展审计监督,构建了完善的审计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台州市局将以《台州市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抓手,把准新发展阶段审计工作定位,做好“先”字文章,树立先行意识、制定先行标准、锚定先行目标;做好“谋”字文章,借势借智借力,谋深谋实各项审计工作;做好“实”字文章,坚持唯实惟先、善作善成,加快实现台州审计从查问题的“事”到完善“制度”和促进“治理”质效提升的工作目标。
一、对标对表新要求,树牢三大理念、强化十大意识,突破固有思想束缚
树牢三大理念。一是树牢治理理念。坚持从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逐步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二是树牢价值理念。把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作为审计价值的天秤砝码,全面融入审计目标。三是树牢系统理念。既系统谋划审计领域工作,又系统谋划审计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方式方法,做到上下、左右、内外协同。
强化十大意识。一是强化政治意识,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二是强化中心意识,围绕服务台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三是强化法治意识,规范审计程序,做到证据合法充分。四是强化“窗口意识”,增强台州审计“小窗口”意识,创响“叩初心、审初心、验初心”窗口实践基地品牌。五是强化先行意识,制订“跳一跳、够得着”的工作目标,设计路线图和工作载体。六是强化团队意识,着眼于“善成”的目标,立足“善作”的起点、注重“善作”的过程、掌握“善作”的方法。七是强化公正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查清的事实为依据。八是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审计质量,杜绝浮躁和急功近利的行为。九是强化人才意识,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也是第一动力。十是强化底线意识,积极推进模范机关、清廉机关建设。
二、谋深谋透新方法,创新八大工作机制,发挥审计治理功能
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审计模式。一是加强非现场审计,精心研判财政同级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社保资金和医院财务收支等审计项目的大数据核查清单,进行大数据线上审计,列出疑点问题清单,为精准编制审计方案提供依据,明确现场审计重点内容。二是在现场查核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审计事项,总结提炼问题表现形式,运用数据审计思维进行线上核查扩面,做到点上问题面上查。
建立点上问题面上研判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精准把握各类审计事项的改革方向、目标、路径和政策意图,深入分析背后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促进形成研判机制。
联动推进形成自查自纠机制。对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屡审屡犯问题,要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列出自查清单、明确自查要求、清晰自纠标准、划出责任界限,推动存量问题“大清仓”,形成“审计一项、自查一批”机制模式。
推动提醒压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努力向当地党委审计委员会提好建议,出台相关制度明确“存量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自查自纠的不予承担直接责任”“应改不改和新增同类问题的认定直接责任”,达到教育一片的目的。
推动领导批示促进系统治理。通过审计研判分析,对因体制机制缺陷产生的问题,要形成审计专报,报送相关领导参考,着力推动系统规范、高效运行。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效能。一是统筹好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关系,更好构建大审计监督格局;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和统筹,推动形成审计计划、项目、组织、资源、成果互为补充的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机制。二是推动各部门各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按照要求向审计机关报送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和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等情况。三是根据被审计单位的重要程度、资金量、以往查出问题的严重程度、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视情况分别采用国家审计、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结合、被审计单位自查与审计机关抽查并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压实责任相结合、依靠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等方式来实现审计监督目标。
探索创新系统审计模式。以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一件事为目标,科学谋划审计单元和组织方式,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有所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系统审计,注重从结果看政策落实、资金绩效和项目效果,注重从全流程、一体化、系统性揭示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和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促进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
完善审计整改问责办法和成果运用机制。一是进一步明确审计整改需问责情形、对象、范围和措施,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评价领导干部履责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屡审屡犯的,依法追责问责。二是积极争取将审计整改纳入党委、政府对所在单位综合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内容。三是借助人大和党委、政府督查部门的职能优势,健全纪委监委、组织人事、检察、发改、公安、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及有关主管部门参与的联合整改督促机制,搭建信息沟通顺畅、工作交流便捷的平台,形成部门联动协作常态化、制度化,促进整改落实和结果运用。
三、聚焦聚力新挑战,落实党委审计委员会部署,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根据台州市委五届五次党代会和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要求,紧盯项目计划、投资审批、融资信贷、用地用能、环境评价、工程招标等重点领域,在加强顶层设计、督促政策落实、破除改革障碍等方面当好参谋助手,提出针对性强、务实管用的改进措施,在“十四五”期间全力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加强统筹,优化组织方式。一是统筹安排项目,把“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审计目标贯穿所有审计项目中,如2021年台州市局拟重点安排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7个相关项目。二是明确责任分工,由党委审计办秘书处总协调,每年11月形成专项综合报告,既反映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实效,又揭示困扰发展的具体事、具体问题。
突出重点,推动政策落实。摸清《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以及省市各项配套措施在台州的落地落实落细情况,揭示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深入剖析问题根源,促进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盯改革,促进服务提升。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围绕省、市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和政府数字化改革,关注投资审批简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执行、政务信息渠道畅通、数据安全等情况,进一步提升台州市政务审批质量、办事效率。
关注供需,强化要素保障。围绕土地、金融、人才等关键要素,规范提升工业用地供给体系建设,促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作者系台州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