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审计人才校政企共育模式探索 ——基于南京审计大学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1 11:2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审计人才是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基础。20183月,党中央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委员会主任,在同年5月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近年来,审计署和审计专业相关高等院校,不断健全完善培养机制,积极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持续优化成长路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进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和储备新生力量。 


审计人才培育摇篮 校政校企协同培养

南京审计大学是我国审计高等教育发源地之一,因审而立、为审而存、依审而兴、靠审而强。在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该校坚持以审计为核心,致力于推动审计学科和专业的长足发展。自201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以来,已招收全日制审计专业硕士792人,其中532人已获硕士学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审计专业特色,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起具有南京审计大学特色的审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2017年,在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南京审计大学与审计署广州特派员办事处率先签订《审计专业硕士实践教育合作培养协议》,开创了五位一体 校政共育(共享实践教育资源、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共建实践教育基地、共商硕士学位论文、共管研究生党员)审计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先河。


随着该培养模式的成功实施,审计署和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给予了进一步支持。2020年,审计署办公厅发文指导审计机关加强与审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的联系合作以期为审计专业硕士和审计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强化审计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深审计专业硕士对国家审计工作的认识,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审计事业;拓展审计干部的教育培训渠道,营造审计教学科研和审计实践互动的良好环境。

截至日前,南京审计大学已与11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员办事处、1个审计署直属事业单位、3个省审计厅、4个市审计局、3个区审计局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审计专业硕士。“五位一体 校政共育”培养模式为审计专业硕士在思想引领、专业提升、实践创新、就业导向等方面带来了质的飞跃。此外,南京审计大学还与6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探索校企共育培养审计专业硕士的模式。审计专业硕士实践教育合作单位呈现出类型多、地区广、层级全三大特色。 


合作单位全力支持  学校管理全程跟踪

参与接收实习研究生的各级审计机关及企业,对审计实践教育工作鼎力支持。从实习生报到时起,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新员工进行培养。从保证学生们的吃住行,到保密培训、发放保密u盘、根据实习生的研究方向安排相关的业务处室,再到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骨干对实习生进行业务培训等,各合作单位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重庆特派员办事处的主要负责同志都曾给刚入职的实习生们上过第一课;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专门给同学们定制了工作服;为使实习生尽快了解企业文化,中铁建集团安排他们首先参观中铁建展览馆……

在实习中,实习生们全身心投入当前审计实务当中,在审计机关接触到的审计项目类型有传统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也有扶贫审计、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和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等;在企业接触到的项目类型有货币资金审计、应收账款审计、存货审计、内控审计、经营效益专项审计、三公经费专项审计、营业税金审计、内控热图构建等。6个月的实习期,每个同学都能全程参与至少一个审计项目,并由校外实践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实务指导,接触第一手审计资料。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参与审计项目,深入了解审计项目从计划准备到组织实施并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将在校所学所思与审计实务流程串连起来,不断构建立体审计知识体系。

在实习期间,南京审计大学也一直保持精细化管理。学生出发去实习单位前,学校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并为每位同学购买实习保险;校院领导还会专题引导学生在实习期间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要求结合审计项目积极思考学位论文选题,并专门强调实习期间需要遵守的保密纪律和安全纪律。出发前,每位学生都会领到一本社会实践手册,回校后需提交实习期间的感悟与体会,并附上5000字的社会实践案例报告。为便于管理,学校以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为小组,挑选研究生干部或党员担任组长,由组长随时向学校汇报大家实习期间的情况。对于学生数量较的实习单位,学校还会安排驻点老师全程带队,协助合作单位进行管理。实习期间,学校成立走访小组分头到不同的合作单位,看望实习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并听取实习心得,收集合作单位领导及校外实践导师的意见与建议。

实习结束后,学校例行召开实习总结大会,邀请合作单位领导交流实践教育工作经验,为优秀实践个人与实践集体颁奖。在2018年度的实习总结大会上,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会金将学生们的实习经历概括为一段征程、一串收获、一种体验、一次成长

校外导师参与培养  提升专业研究能力

在各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共有200余名合作单位实务专家受聘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在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除了在实习期间对学生进行实务指导,还实质性地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南京审计大学与合作单位联合开发审计实务课程,创造性地将校内课堂搬到实习场所,并聘请校外实践导师讲授审计实务操作指南,使课程教学内容更符合当前审计实践,更具有针对性。如与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联合开发大数据审计课程、与深圳市审计局联合开发审计技术与方法课程等。

南京审计大学还通过组织审计名家讲坛”“实务专家进讲堂”“师友同行 审视·问道等系列活动,邀请校外实践导师分享审计领域最新的理论前沿与实务动态,解决理论学习与审计实践脱节的问题。

南京审计大学要求审计专业硕士在实习期间结合实习内容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在这一方面,合作单位的校外实践导师们给予了热心的帮助,主动与同学们沟通研究兴趣与方向,与校内导师合作协助同学们确定选题并指导开题报告,在学生们撰写论文过程中介绍实务最新进展、提供思路参考等。在该指导模式下,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均来源于实践,在提升专业研究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通过对该校政府审计方向审计专业硕士2015-2020年期间学位论文选题分析发现,其研究方向与国家审计重点高度吻合,如对公共资金的审计研究中专项资金一直都占很大的比重,对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跟踪落实和政府环境等方面审计工作的研究更是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不断增加,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研究的内容不断扩展,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责任审计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组织论文答辩时,学校还会邀请校外实践导师担任各答辩组组长,为学生们的学位论文进行最后把关。学生们的学位论文,将理论研究与最前沿、最权威的审计实务紧密结合,中国知网收录后,为社会各审计单位的审计实务提供了积极参考,为审计组织模式创新、不同类型审计业务开展、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技术方法应用等提供建设性的参考思路。

 

党建专业双融双促  教育成果成效显著

为更好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作用,在有3名以上学生党员的实习小组,该校政府审计学院党总支批准在这些实习小组中成立临时党支部,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各合作单位也会为实习小组临时党支部提供帮助,指导他们在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之余,结合实习地的历史特点,开展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和精神凝聚。通过对实习小组中研究生党员的齐抓共管,思想浸润与审计文化熏陶效果逐渐显现。

政府审计学院审计专业硕士所在的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专业学习中精益求精、在实习实践中带头引领、在脱贫攻坚中不懈奋斗、在抗击疫情中主动奉献,2020年参加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评选,目前已在学校和江苏省胜出并角逐全国样板支部。他们的事迹中,最突出亮眼的部分均来自于校政、校企共育模式下的成果。

2017年以来,校内外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在《中国行政管理》《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专业权威期刊公开发表了113篇论文;参加长三角研究生学术论坛高校研究生审计论坛等学术论坛获奖30余次;获批省级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37项;参与导师课题撰写的研究报告《卫生计生系统内审工作方法研究》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咨询服务报告类一等奖。

2018年,该校9名审计专业硕士在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员办事处实习期间,在实践导师指导下发现的多个问题被纳入审计署上报国务院的报告中,并向社会公告,其中个问题还被写入主报告。

2019年,在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实习的14名学生根据实习经历创作了情景剧《审计新兵》,并搬上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和中国青年报社共同举办的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  国家审计进高校主题宣传教育启动仪式的舞台,获《中国青年报》头版报道。

2020年,在审计署驻成都特派员办事处、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实习的学生们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西藏高原、进东北雪原,积极投身基层审计事业。实习结束后,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发来表扬信,对学生们实习期间表现出的优良综合素养和扎实专业功底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出色的工作表现,给予高度肯定。

在一线审计项目中,学生们切身投入,审计职业荣誉感与历史使命感持续提升,从事审计职业的意愿不断提升,投身审计事业的志向不断强化,赴艰苦地区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近五年来,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报考审计系统公务员的比例不断提升,进入中央军委审计署、审计署驻各地方特派员办事处、审计厅局以及基层审计系统工作的有35人,从事各企事业单位内审工作的比例达80%。前往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为5.7% 

桐花万里丹山路,砥砺奋进正当时。从实践成效来看,通过开展审计硕士实践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审计实践创新能力,创新了高校学生培养模式,还搭建了审计机关、企业与高校的交流沟通平台,增强青年对审计事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完善提升培养机制  开拓创新再创辉煌

2017年至今,在校政企审计硕士实践创新能力共育模式进入第个年头之际,总结上述培育经验有助于对下一个五年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升培养机制、协同搭建实践平台、优化学生成长路径等做出思考。

在校政企合作共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审计硕士实践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实践教育环节对审计硕士的培养来说是最好的劳动教育措施,通过实践教育,引导审计硕士积累职业经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审计职业荣誉感,感受和体会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党建专业双融双促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在审计硕士实践教育环节中的引领,充分发挥实践教育期间临时党支部的作用,结合实践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日活动,打造实践教育党建特色品牌。通过党建引领,引导他们学习、宣传、吸纳审计人的精气神,并最终散发审计人的精气神!

加强审计硕士实践教育过程控制与质量控制,提高学习成果显现度。与实践教育合作单位联合出台相关机制,鼓励校内外导师合作指导研究生,将在实践教育环节中接触到的素材撰写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并进行优秀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评选与推荐。

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在现有实践教育合作单位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新的实践教育合作单位;在已经合作成熟的单位推进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设站双方形成紧密和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在联合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争创优秀研究生工作站示范基地。

(作者单位:宋超:审计署审计宣传中心;周樱樱:南京审计大学政府审计学院。转载自公众号“内审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