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8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读梁漱溟《思维的层次和境界》一文的几点感悟
发布时间:2021-09-24 15: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读梁漱溟《思维的层次和境界》一文的几点感悟
□ 陆日阳
近期,我重新读了梁漱溟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演讲《思维的层次和境界》一文,颇有感触。作为一个审计人,结合走过的审计路,每次读到这篇文章,每次都有新的领悟。和大家分享五点感受和体会。
一要有谦逊的品格。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谦逊不露锋芒,却傲然挺立,内心饱满。从通篇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儒学大师为人做学问谦逊的品格。其实,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也大多为人低调,说话谦虚,没有架子。他们平常说话语气平和,做事和你商量着来,能够彼此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其良好的品格和出色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不知不觉中获益匪浅。谦受益,满招损。谦虚是一个人的美德,谦虚与人好相处,谦虚了才知道不足,自满其实也是无知的表现,是个人成长的绊脚石,需要加以摒弃。我们要学习作者“谦逊的品格”。只要在有成绩时不骄傲,在受挫时不自卑,为人处世总能够保持一颗平和之心,就能够获得谦逊的钥匙。
二要善于发现问题。作者最大的爱好是思考问题,而且是一个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的人。其实,审计工作也一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中,在众多的分析数据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很不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善于发现问题呢?一靠学,即注重学习积累,掌握审计业务知识,练好基本功。二靠问,要有不耻下问的勇气,审计知识包罗万象,不能穷尽的,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精,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当然是要想清楚了再问,有目的、有指向性地提出问题。三靠干,即要多参与审计项目,以求不断得到历练,尤其要在重大审计项目或重要工作任务中历练,在实践中获得发现问题的钥匙。四靠悟,即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看待问题。我们要学习作者的“问题思维”,就是对问题要说得出道理,要有自己的想法,能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
三要有好的方法。“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即巧干胜于蛮干。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方法比努力重要,做事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甚至收效甚微。四年多的审计实践,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掌握好的方式方法。要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摸索,形成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要善于沟通协调。充分的沟通和有效的协调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审计质量的把控。一要实事求是看待问题。要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四个看”的审计总要求来做好问题的定性和问题处理工作,不能机械教条。二要换位思考把握问题。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理解对方的意思才能更好把握问题,不主观武断。三要充分沟通解决问题。审计人员需要和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和诸多原因,耐心听取意见和建议,采纳合理意见,据法据情据理审辨不同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让被审计单位信服,认为审计机关是个讲理的地方。
五要注重总结反思。审计人员如果终日囿于繁琐的事务而不加以总结,就会陷入“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境地。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细小而琐碎的事情,唯有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汇集生活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积少成多,最终积攒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一方面,对于那些做得好的事情,要从中提炼出成功的经验,并内化为做事的习惯。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做得不好的事情更要在反思中吸取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努力纠正错误,并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高审计本领和能力。
(作者单位:省厅投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