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8期 返回首页

“谋”字当头 写好审计信息

发布时间:2021-09-24 15: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谋”字当头

写好审计信息

□ 陈建军

审计信息是体现审计成果的重要载体。古人有云:“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写好审计信息,关键是要在审计全过程做好统筹谋划,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写作。在2021年全省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中,通过在计划立项、中期实施、成果汇总三个环节精心谋划,该项目共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10篇信息专报和4篇信息简报,获得省领导批示共17人次,审计成效明显。其中,村级工程管理、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还分别由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农业农村厅向全省进行了情况通报。

一、写好审计信息应谋划好“三个环节”

(一)在审计项目计划立项时“谋”。审计的内容和重点,是审计项目的着力点,也是审计成果的基础和核心要求。审前必须做好充分调研,深入研究,才能遴选出更多有价值的审计专题。

2021年全省乡村振兴审计项目计划立项前,省厅农业处先后到相关主管部门和市县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调研、实地走访,以掌握第一手情况。特别是在省农业农村厅调研中,用近一周时间,逐一详细听取该厅相关处室情况介绍,了解当前我省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短板,聚焦需要部门间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障碍,进行会商研判。全省乡村振兴审计项目在署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专题基础上,再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肥药两制”政策落实、村集体“三资”管理等自选专题,由各地审计组菜单式遴选实施。

根据预期部署,省厅农业处梳理汇总各地审计组汇总提交的审计发现问题,上报了反映“肥药两制”政策执行不够到位、农村公共设施运维管理存在短板和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等3篇信息专报。其中,反映部分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资金违规使用、资产资源租赁不合规等四方面问题,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向全省进行通报。

(二)在审计项目实施中期“谋”。审计项目开始实施后,还应随时关注两方面情况,一是关注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和领导重要讲话,以及其他涉及审计项目的重要信息;二是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审计组反馈的信息。如有成果可以挖掘,迅速部署追加审计内容,短平快提炼审计发现问题形成信息专报。

如在相关部门走访中了解到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投资进度偏慢、投资结构不佳等情况,迅速组成调研组到省金控公司进行调研,整理上报了关于建议进一步发挥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产业引导作用的信息专报;在办理省人大代表议案反馈意见中,发现部分加快发展地区村集体存在高负债情况,迅速制发审计工作动态,明确村集体高负债审计内容和要求,发相关审计组补充面上数据和典型案例。

审计实施过程中,特别重视及时掌握各审计组审计动态,以共同谋划审计成果。一是要求各审计组每隔半月报送一次审计小结,及时了解各地审计动态;二是先后在湖州、衢州两地召开片区中期审计业务交流会,各审计组交流审计经验,启发审计思路,提炼成果素材。如在片区交流中,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支农作用有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管理不够到位、丘陵山区特色农机研制推广有待加强等问题,省厅农业处结合省本级情况深入研究,汇总各地素材后撰写了3篇信息专报。

(三)在审计项目成果汇总时“谋”。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各地审计报告汇总到省厅,除纳入全省审计综合报告内容外,还对各地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运用,分别谋划形成不同的审计成果。

一是对难以整改但又确实需要引起省里重视的事项,宜用审计信息反映。如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部门规划衔接不到位、建设资金绩效不佳等问题,反映农村公厕、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等公共设施建设用地未按规定审批等问题。

二是对缺乏明确政策法规依据,着眼于促进工作规范的事项,宜用审计信息反映。如反映高标准农田补助标准未考虑地块类型差异、部分项目重基础设施改造轻地力提升等问题。

三是对未纳入审计专题但各地在审计中零星发现的有价值的事项,宜用审计信息反映。如在9个县(市、区)审计中发现,部分村级工程存在未公开招标、程序或内容造假、施工管理不到位等三方面问题,以信息简报形式反映后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批示,并要求向各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已印发《情况通报》,并要求限期上报问题整改结果。

二、写好审计信息应把握好“三个始终”

在谋划审计信息素材时,需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内容把控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一)始终紧贴中心。平时搜集学习有关政策文件,广泛浏览《浙江日报》、省政府网站、浙江在线等线上线下媒体,注重对省委、省政府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等精神的学习领会,及时掌握当前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增强政治敏感性,找准审计信息的切入点。如在今年省农业博览会活动报道中,分管省领导现场调研中提及我省小型农机具研制存在短板,结合丽水审计组中期交流会上反馈的该类问题,即时部署补充有关素材,整理上报关于加强丘陵山区特色农机具研制推广的信息专报。

(二)始终确保质量。综合类的审计信息应注重点面结合,增强说服力。在选准切入点后,除各地发现的典型案例外,还要及时部署拓展审计覆盖面,补充面上数据,如能获取全省面上数据更佳。如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特色农机具等信息专报,除市县审计发现问题外,均获取了全省有关材料,从省级层面进行反映,更能引起省领导关注。

(三)始终充分沟通。审计信息反映的问题,自始至终重视与相关主管部门做好沟通对接,一是有利于了解问题成因,确保问题表述准、定性准、建议准;二是有利于相关主管部门认同审计发现问题,减少工作阻力;三是有利于问题整改落实。相关主管部门提前获取信息,在收到省领导批示意见后可以迅速部署整改。

三、写好审计信息应注意“三个原则”

在谋划审计信息时,要把握好时效性、充分性和谨慎性原则,确保信息质量。

(一)时效性原则。时效性是审计信息的生命。在审计项目全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时事热点,把握好切入时机。如在领导已经关注且该项工作即将推动时切入,审计发现的问题可以提供给领导做决策参考,如反映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标准偏低等问题,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引起领导关注的事项,如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工程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一旦该事项涉及的制度已经完善、工作已经广泛展开,同类内容则无切入的必要。

(二)充分性原则。要做到观点鲜明简洁,事实依据充分,数据详实可靠,案例典型具体。在内容表述上,要做到层层递进,理顺逻辑关系,闭环反映好相关问题。如关于加快发展地区村集体存在高负债情况的信息专报中,除阐述部分村集体存在高负债事实外,同时还从偿债能力角度,说明其造血功能薄弱,短期内无法偿还债务将会引发严重影响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如果仅存在高负债但偿债能力强则不存在发展困难,也无反映该类问题的必要。

(三)谨慎性原则。问题的表述要审慎客观。一是要按照审计报告的标准,严谨细致地做好相关事实的取证工作。二是在问题表述上尽可能取得各方共识。在原则性问题上坚持观点,在表述角度上适当灵活处理。在数据上做到宁少毋多,宁缺毋全,从有利于推进工作角度反映问题。三是信息内容尽可能与审计报告不相重复。除特别紧急事项需即时报送外,其他问题一般不再重复反映,以免领导和相关部门重复收阅。

 (作者单位:省厅农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