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248239X/2022-00291 主题分类: 审计
发布机构: 省审计厅 公开日期: 2022-12-05
文号:
  • 信息索引号:

    00248239X/2022-00291

  • 主题分类:

    审计

  • 发布机构:

    省审计厅

  • 成文日期:

    2022-12-05

  • 文号:

  • 文件登记号: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有效性:

浙江省审计厅202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12-05 14:2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分享:

我省审计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提出的“立身立业立信”要求,紧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努力为我省建设“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有力保障。具体工作体现在“4个坚持”上:

一、坚持政治强审,强化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1.高站位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树牢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做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全年紧扣构建新发展格局、数字化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谋划安排6个审计署同步项目、13个省同步项目和46个厅本级审计项目。

2.高质量履行省委审计办职责。一是从严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主动上门向中央审计办请示报告工作3次,及时报告重要文稿10篇,得到中央审计办肯定,相关做法在全国省级审计办工作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提请省委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2次,向省委审计委员会上报重要文稿125篇。二是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研究任免市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37人次,并对11个设区市审计局领导班子进行调研摸底,全方位了解班子建设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集中力量对11个设区市审计局的项目计划、审计工作报告等进行审核。

3.高标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充分运用厅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四季论坛等载体,形成了厅班子成员带头领学领讲、广大党员干部深学深研的浓厚氛围,开展了审计组临时党支部“夜学交流”、审计现场“红色资源”寻访等一批具有“审计味”的活动,统筹衔接“三为”专题实践活动、“六个一批”活动和“三服务”活动。全年厅班子成员和各党支部书记均上过1次以上专题党课,帮助企业、群众、基层解决问题21个,有关做法被《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20多次,获省党史学习教育第九巡回指导组肯定。

二、坚持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2021年,全省已完成审计项目1758个,共查出违规金额121亿元,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140.27亿元,推动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1969项、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47项。1.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展审计。紧扣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改革、科技创新、国企改革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审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如连续2年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全年抽审125个项目、涉及金额7083亿元,促进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数据资源多头管理问题。组织实施构建双循环扩内需促消费战略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 1.76亿元相关专项资金滞留27个市县财政部门等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及时收回超额补助资金895万元。开展省本级数字化改革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及时完成数字社会系统省市县三级4485项核心业务梳理工作,推动数字康养新服务等在未来社区有效落地。

2.围绕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开展审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保险基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民生审计项目,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连续9年开展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重点调查了171个棚改项目、483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查出问题金额26.4亿元、涉及3.6万套保障房,移送问题线索5件。开展全省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对省本级、11个设区市和56个县(市、区)的养老金、医保金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促进全省近万名困难群众参加养老保险并获财政补助、54个市县追回违规收费1767万元。

3.围绕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开展审计。贯彻政府过紧日子等要求,关注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执行等情况,组织开展省级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市县财政决算审计等项目,促进财政政策落地、财政资金提升绩效。如:在对91家省级一级预算单位开展大数据分析基础上,重点对11家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并首次开展政府财报编制情况审计,促进8.2亿元资金规范管理、9466万元工程尾款及时收回。

4.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开展审计。根据清廉浙江建设等要求,积极对领导干部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责任落实。全省共完成768个单位1085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查出违规金额39.61亿元;共安排实施115个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大多与经责审计统筹实施),促进领导干部履行好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保监督责任。如:按照省委“审计扩面、服务换届”要求,组织实施14个市县党政主要领导经责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项目。

三、坚持变革理念,持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1.着力推动全局性工作变革。一是画好长远发展规划图。3月与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浙江省审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涵盖35项具体指标、8大重点领域工作、6大综合保障体系,以规划引领审计事业变革。这是我省首个省级“十四五”一般专项规划,也是全国省级审计机关首个“十四五”规划。二是写好服务共同富裕任务书。围绕中央和我省关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编制审计促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五年实施方案,探索从审计监督角度出发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该方案已于8月印发,共设置了11项具体指标和10项重点任务。三是编好经济体检项目书。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常态化“经济体检”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突出审计监督重点、推进审计方法技术改革、提升审计整改实效等5方面18项重点任务,促进全省审计机关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更好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经济体检作用。

2.着力深化审计数字化改革。一是系统谋划。根据我省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成立厅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建设工作专班,均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迅速召开全省审计机关数字化改革动员会,研究制定审计数字化改革方案,明确“321”建设任务,即建设审计整改、审计监督、审计专题门户“3大模块”,大数据审计应用管理机制、审计专网安全保障机制“2项机制”,审计管理一体化平台“1个平台”,设置了3个阶段时间表和7项改革核心指标。二是加快实施。集中建好审计整改、“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审计专题门户等模块及配套的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精心梳理审计整改的重大需求、多跨场景、重大改革“三张清单”和审计专题门户的4大板块、37个栏目内容,研究制定“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建设行动方案,确定20项具体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其中“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模块实现了在线展示问题、在线挂销号问题、在线提交问题整改材料等功能,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已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立项,推送的“审计容错纠错机制”纳入首批蓝箱清单,通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向全省展示,相关工作信息被省委改革办《数字化改革》采用7篇。三是统筹推进。统筹推进审计数字化改革和审计署“金审工程”三期建设工作,印发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办法、大数据审计操作指引等制度,探索从“云、网、端、数”等方面入手推进审计管理一体化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及时上线行政办公、审计业务管理等17个应用系统,建设进度全国领先,有关经验在审计署“金审工程”三期培训会上作了交流,关于网络安全防护的案例入选2021年浙江省十大网络安全优秀案例。

3.着力推进审计质量变革。巩固深化“审计质量控制”省级标准化试点成果,印发全员全流程审计业务质量控制办法,明确审计计划、准备、实施、报告、审理、业务会议、整改、公告等8个阶段43个关键节点的控制要点,绘制各阶段控制导图,网格化审计组人员、主审、组长、业务部门、法规审理部门及分管领导、总审计师和主要领导等8级责任。启动厅机关24个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确认12个继续有效、3个拟修订、9个拟废止。

4.着力探索审计整改机制革新。一是加强审计整改联动体系建设。建立整改牵头人、责任人、督促人“三人”负责制,要求各整改责任单位以“六张清单”为抓手完善审计整改数据采集共享机制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相关做法被审计署转发全国审计机关学习参考。二是加强审计整改闭环管理。加大审计整改督查力度,严格实行问题挂销号管理,促进问题整改到位。如在2020年以来审计署和厅本级审计发现问题中梳理出2批713个列入“七张清单”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构建从清单生成到问题销号的5项工作机制,形成问题整改全链条闭环管理。三是加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设。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意见,起草我省配套意见,涵盖审计整改的责任落实、结果运用等7大长效机制,9月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是全国首个配套中办、国办意见的省级文件。

5.着力促进审计成果运用创新。一是加强成果会商研判。完善经责审计成果会商研判机制,出台关于创新规范省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文书的意见,会同省委组织部先后2次就省管干部审计情况进行了会商研判,对全年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增加结构性、系统性分析,相关做法获中组部肯定。二是推进审计课程进党校。厅主要领导以“合力提升审计监督效能”为题给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学员上课,助推领导干部提升依法履职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及时通报审计结果。向全省各市、县(市、区)政府及省级有关部门通报部分企业虚报出口贸易数据套取财政资金、部分村级工程管理问题,发挥审计预防警示作用;912专项资金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被省委办公厅专门刊发,向全省通报,得到审计署和省912工程办公室充分肯定。

6.着力优化审计统筹联动机制。一是抓好内部统筹。将全年14个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责审计项目作为1个大项目实施,在全省社保基金审计中把344名审计人员分成综合组、数据组和12个核查组统筹实施审计,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外部协同。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公安等部门的高效协同,全省审计机关移送有关单位处理事项296件、涉及328人;我厅首次被增设为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推动出台关于完善审计机关与反腐败相关单位配合协调的意见,明确8方面协同措施;关于探索大监督协同机制的做法被评为“2020年度省政府部门改革创新项目”20强。与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审计厅(局)签署长三角审计机关工作协同机制框架协议,在审计项目谋划、信息互通等方面加强协同,努力形成监督合力。三是借力内审与社会审计。注重调动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参与审计工作,全年抽调8家省级部门、3家省属企业的12名内审人员,以内审协查、交叉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参与16家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维持一支25人左右的协审固聘队伍,全年参与40多个审计项目,有效缓解审计机关“人少事多”矛盾。

四、坚持唯实惟先,不断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素质

1.优化干部选任培育机制。一是盘活审计干部资源。全年厅本级通过遴选、“双一流”选调等方式选任干部12名,先后晋升职级13人次、晋升处级以上领导干部7人。二是促进审计干部交流。制定全省审计系统干部双向交流实施办法,明确交流形式、原则、条件、程序等,打通审计系统内部“上下互派”的干部交流通道。三是提升审计干部能力。全年厅本级选派8名干部到审计署、省级有关单位、基层等挂职锻炼,开展轮岗交流13人次;举办培训班38期、全省参训8000多人次。

2.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一是严制度。印发以案促改“十条举措”、机关党建工作“三张责任清单”等,及时梳理排查廉政风险,引导广大审计干部严格落实各项作风纪律规定。二是常教育。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实施《党建工作提醒书》制度,全年围绕理论学习要点、警示案例通报等下发16期提醒书,指导各党支部有序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三是勤检查。创新开展党建指导、执纪检查、暖审慰问“三合一”工作,全年单独或会同驻省财政厅纪检监察组组织14次审计现场纪律检查等活动,做到严管与厚爱一体推进。

3.细化审计系统赛马机制。印发《关于构建全省审计系统赛马机制的指导意见(试行)》,重点聚焦考核评比、审计项目质量、审计改革创新、审计干部素质、清廉审计建设等5条赛道,探索以赛马绩效表、工作先行码、赛马争先图等“一表一码一图”量化指标,有关工作成效纳入对各设区市审计局、厅机关各处室(单位)年度考核内容,并作为评估“一把手”履职情况的重要依据。,努力在全系统形成百舸争流、万马奔腾的良好工作氛围。

4.深化审计文化建设。举办第七届全省审计青年论坛,来自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26名青年代表上台展示奋进“十四五”、践行“三个立”、担当“五强审”风采。短视频《党旗在审计一线飘扬》在浙江电视台播出,并被推荐参加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新时代全国机关基层党建新成就”大赛;审计小品《乡村振兴在路上》入选全省机关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百年、潮涌之江”文艺汇演节目;选拔青年党员干部参加第六届省直机关讲书大赛,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