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0期 返回首页

创新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发布时间:2022-03-12 09: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创新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模式  持续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 杜良文 孙平芳 王琪

为落实厅党组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新破难工作要求,省厅企业处积极创新工作模式,以自查方案和操作手册为抓手,不断做实审前调查了解,优化实施方案,规范现场实施,在推动国有企业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的科学性、规范化和高效率上取得积极成效。

一、编制标准化自查方案,做实审前调查了解

加强审前调查了解是高质量实施审计的重要前提,为此省厅企业处今年创新编制标准化的国企经济责任审计《自查方案》。年初由处室人员进行集体研究,做到人人参与,多方征求意见、试点填报、修改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版本,在审计现场实施前一个月左右交由被审计单位填报。《自查方案》做到事项规范化、资料清单化、数据表格化,方便被审计单位填报和审计人员使用。

一是规范审计事项。将自查内容分为基本情况、政策落实、规划完成、重大决策程序及效果、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财务真实合法效益、廉洁从政、审计整改和其他等九个框架模块,将框架模块又细化成50多个具体审计事项,对审计事项逐一进行规范化描述,作为被审计单位自查内容和审计实施的必查内容,解决以往审计存在的审前调查不充分、方案编制流于形式、重点内容不突出等问题。

二是明确资料清单。根据规范化的审计事项列全、列细需提供资料清单,严格对照资料清单和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通过系统梳理自查材料可以发现自身问题、审计人员通过提交的自查材料较为准确判断问题点、风险点,大大压缩了审计进点后提供材料沟通时间、等待准备时间以及避免擅自索要与审计无关资料等问题。

三是设计自查表格。根据审计事项和资料清单设计了44张标准表格,要求被审计单位按规范格式填报,既方便审计人员使用,也便于今后大数据分析处理。为了不过多增加被审计单位负担,在表格设计上尽可能贴近被审计单位现有台账、会计报表、信息管理系统,尽量避免人工录入和手工填报数据。

二、提前研判审计事项,优化审计实施方案

国企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社保审计、环境资源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行业审计,企业审计的对象是处在各个不同行业的微观经济个体,在业务模式、内控制度、人员特点和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通过总体分析准确掌握审计重点和风险点,编制高质量的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项目实施质量有至关重要作用。省厅企业处对审计现场实施前获取的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确立了5个类别的重点审计事项。

一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工商登记、公司章程、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主管部门的各项考核任务指标,厘清企业组织架构、隶属关系、股权结构、人员情况、生产经营范围等信息,初步研判被审计单位的行业和业务特点,确定重点审计范围。

二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重要会议记录,企业收发文记录,各年度工作报告和领导班子成员工作总结,以往接受审计情况和整改情况,有关部门对企业的处理处罚,巡视以及内部巡查情况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和内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初步研判企业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及大额资金使用安排等“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情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确定重点审计事项。

三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财务电子数据、银行开户资料、业务报表、各类合同等资料,以及会计政策选用、税收政策、会计机构设置等情况,初步研判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资金管理状况,确定重点审计资金。

四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使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初步研判企业计划项目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程资金使用、招投标管理等方面的现状和风险点,确定重点审计资产。

五是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主要业务、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的各类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企业岗位设置、部门职权划分和人员职责分工等情况,初步研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际执行情况,对企业内控风险进行审前评估,确定重点审计风险。

三、编制操作规程和手册,规范审计现场实施

为切实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在审计现场实施过程中能将审计方案的各项内容落地执行,特别是让审计经验不够丰富的审计人员也能快速掌握方案要领和操作方法,省厅企业处编制了《浙江省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以下简称《国企经责审计操作规程》)和《浙江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手册》(以下简称《企业经责审计操作手册》),并将其要求体现在审计实施方案中。

一是出台《国企经责审计操作规程》,为审计实施方案编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国企经责审计操作规程》对审计现场实施的重点环节做了总体规定,内容包括现场审计组织管理、审计人员现场核查等9个方面,确保审计实施过程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做到依法审计。同时,对审计现场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重点问题,梳理“企业财务的真实合法效益及风险管控情况”,“境外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和管理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等7个方面的重点审计事项和方法,为审计人员现场审计提供参考。

二是编制《企业经责审计操作手册》,为审计现场实施提供具体指导。今年,省厅企业处编写《企业经责审计操作手册》,根据以往审计项目的实例制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规范化样本,将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和范围,审计内容、重点和措施等编写样式进行详细规定,让审计实施方案更贴近审计实施实际。同时,对审计现场实施成果进行归集,梳理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10个方面近70个问题的事项说明、法规依据和案例分析,并列出23个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共性问题清单,帮助审计人员在现场实施中把握重点审计内容及精准定性。

四、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全面压缩现场实施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落实厅领导对企业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提高现场审计效率,全面压缩现场审计时间。今年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异常繁重,审计对象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大型功能型企业,下属各成员单位接近千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个企业经济责任项目审计组均将现场审计时间压缩在2个月之内,应用自查方案提升工作的精准性,通过创新规范使现场实施重点更明确,更加有条不紊,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二)进一步厘清审计边界,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审计事项模块化、自查事项清单化、取证内容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将审计内容细化为9个模块、50余个标准审计事项,并明确了每个审计事项的取证内容和资料需求清单,在明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的同时,也进一步厘清了审什么的审计边界问题,做到边界之内不漏项,边界之外不越权,提高依法审计工作质量。

(三)跨项目提炼工作成果,提高审计工作决策有用性

新的工作模式下,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组均按照共性化事项+个性化特征的方式开展工作,使打破审计项目界限提炼审计成果成为可能。企业审计成果着重反映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提高审计成果的决策有用性,不断提升企业审计工作站位。截至目前,今年实施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已提炼专报信息3篇,移送案件线索2起,撰写大数据审计案例1篇,相关审计成果共得到省领导批示6篇次,其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3篇次。    (作者单位:省厅企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