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2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心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发布时间:2022-03-12 13: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心怀“国之大者” 高质量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 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谢永刚
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粮问题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安全重大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稳政治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觉悟、饱满的工作热情、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好审计项目,切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
一、充分认识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重要意义
(一)实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重视粮食安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对粮食问题,要从战略上看,看得深一点、远一点”……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要求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保障大国粮仓安稳,为发展筑牢根基。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2021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涉粮问题已先后做出8次重要批示。新冠肺炎疫情也对国家粮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牢牢将粮食安全主动权抓在自己手上。
坚守粮食储存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三条红线”之一,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机关践行国家安全观和粮食安全战略的着力点。我省属于粮食主销区,储备数量要求不低于6个月市场需求,2020年底全省储备粮规模已达到108亿斤,居全国第二位,粮食储备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就是要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更好地促进提升粮食应急保障和防范风险能力。
(二)协同全国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的需要
粮食购销领域不是净土,腐败问题近年仍呈现多发易发态势,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多次作出指示批示,要求从严从重惩治系统性腐败,务必取得持久性成效。2021年7月,新华社刊登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一批粮食领域的腐败案件,其中,某省某市15个基层粮站中有14个站长因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还有2个省部分粮库负责人等因虚报粮食数量质量、以旧当新牟取差价等贪腐案件。省审计厅根据省领导批示要求,前期已对储备粮管理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调研。
2021年8月开始,中纪委在全国部署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根据此次行动安排,省审计厅是全省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成员单位,负责对涉粮问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各市、县审计机关也要根据当地纪委牵头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要求,配合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工作。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粮食购销领域系统性腐败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加强粮食安全决策部署的重要工作要求,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四届十次会议精神的具体实践体现,全体审计人员要坚守初心,履行好审计的职责和使命。
(三)促进完善粮食管理体制机制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揭示问题是审计的基本职责,目的是要推动解决问题,要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侯凯审计长要求审计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着眼全局发力,既要形成震慑管住当下,又要触动根本见效长远,真正防患于未然,更好地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储备粮管理工作,涉及粮食领域产购储加销全过程全链条,通过此次审计调查,就是要在精准高效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摸清粮食领域存在的制度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漏洞,并提出科学精准的审计建议。这需要我们在审计过程中把各方面的情况摸准、政策吃透,开展非常充分细致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意见建议,更好地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建设性作用。
二、明确目标、聚焦重点,扎实做好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此次审计的目标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粮问题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购储销领域管理,以财政资金管理使用为主线,对有关单位维护地方储备粮质量安全、执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等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着力揭示相关公共资金使用、储备粮购销轮换和储存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促进有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促进改革完善粮食储备体制,维护粮食储备安全。
此次审计的对象是各级政府粮食主管部门、粮食收储企业及其所属粮库(粮站),要从粮食主管部门尽职履责角度切入,审计承担收储任务的粮食收储企业,尤其是要重点关注基层粮库(粮站)。对收储企业或者粮库(粮站)主要负责人任职时间较长的,更应列为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审计。
此次审计涉及的内容较广,重点包括粮食主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地方储备粮储存、购销和轮换管理情况,相关公共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执行情况。由省纪委牵头在全省同步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是查处粮食购销领域贪腐问题,也是此次审计中要特别关注的。在对全国特别是全省粮食系统部分违纪违法案例综合分析后发现,贪腐案件大多发生在套取订单粮补贴、人为压低(或拔高)粮食收购数量(质量)套取国家收购资金、违规处理溢余粮(私设小金库或私分公款)等各环节,且多是团伙作案、窝案,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从前期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粮食领域发生违纪违法案件,主要在于关键岗位失去相互制衡、内部管理失控。而粮食主管部门历年开展的专项检查行动,主要是检查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和管理情况,且检查时限相对较短,一般难以发现上述环节的贪腐问题线索。贪腐案例大多是通过内部举报或其他案件引发,再由纪委监委介入后查实。因此,如果仅从账面上去审计,很难直接发现贪腐问题线索,这就需要审计人员站得高、看得远、查得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析其决策不当、机制失灵、管理失控等关键点位,运用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审计手段进行突破,特别是要和纪委监委紧密配合,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力争取得明显审计成果。
三、严格依法履责,严明审计纪律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扛稳政治责任
审计人员要心怀“国之大者”,要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发挥好审计服务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要作用。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事关百姓民生,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粮问题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充分认识开展储备粮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重要性,配齐配强审计力量,精心组织实施审计。
(二)坚持依法审计,确保审计质量
一是要敢于揭示问题,深挖细查案件线索,扩大战果。各地要聚焦储备粮安全监管和相关公共资金使用情况,深入揭示和反映对储备粮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和重大漏洞,深挖细查储备粮管理领域违纪违法案件线索。二是要认真分析原因,精准提出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分析影响粮食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和责任,全面剖析相关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在履职尽责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有效促进完善体制机制,促进严格规范管理。
(三)注重全省联动,强化部门协同
要做好统筹协调,做到全省审计工作一盘棋。通过审计工作动态、工作联系群等方式,及时掌握全省审计总体情况,研究新情况,推广好经验,及时研究处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和工作困难。在审计实施后期,要制发审计报告框架模板,做好审计报告的标准件,确保审计工作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实施到位。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严格落实好审计工作方案。特别是要紧密配合各级纪委同步开展的全省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做到目标一致,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共同推进。
(四)严明审计纪律,确保步调一致
各参审单位要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保密工作的相关要求。审计组长要切实履行好组长职责,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和审核把关。省厅农业处要加强业务指导和质量督查,督促各地严格把控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成果。各参审单位在审计过程中要按时上报审计小结,重要情况随时报告,不得擅自对外透露审计情况或接受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