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亮剑
发布时间:2022-04-01 12: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亮剑
□ 周声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省审计厅积极探索投资领域大数据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运用大数据查核问题的能力,准确发现疑点,精准揭示问题,取得了较好成效。在2020年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审计项目中,坚持运用科技化手段,使用数据分析方法和思路,深入挖掘分析,层层抽丝剥茧,最终发现了小小项目工程中的弄虚作假等一系列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担忧
小小项目没干头
2020年,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开展了Q市202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审计。审计组14人进驻现场后,即刻开展了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如何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合适的项目作为突破口,达到以点带面的审计效果,将成为本次审计的关键。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作为保障性安居工程重要组成部分,金额较小(大部分为1000万元以下)且内容比较琐碎,单体众多,很难审计复查,且审计时间紧,可以说是“小小项目没干头”。经过讨论,决定让大数据审计人员先行,摸清项目总体脉络和基本情况。2018-2020年,Q市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79677.41万元,改造工程项目168个,惠及群众265746户。通过比对投资额、单体数量、建造年限与项目后评价数据,选择了13个项目作为重点,F街道某改造工程就是Q市K区2018年老旧小区项目中的一个。该项目相对投资额较大,涉及单体众多,群众反映问题较多,故审计组选取这个项目作为突破口。但无功而返、事倍功半的忧虑始终萦绕在审计人员心头,统一思想迫在眉睫。
初心
群众身边无小事
面对审计出现的“数量多”“时间紧”“小而难”“成果不大”等干劲不足的思想苗头,厅领导高度重视,早在工作方案、实施方案讨论时,就已有考虑,项目进点后,即指示处室负责人到项目现场组织开展思想大讨论。处室负责人与每名审计人员谈心,设身处地考虑,如果自己是该小区群众,就会认为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希望审计实事求是把它监督好,发挥审计的作用,使审计人员明白了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审计的大事。随后,审计组老郭、小冯等5名同志主动请缨,要求参与K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审计,认为仅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来讲,也要把这次审计干好,更何况审计始终坚持的是以人民为中心,老旧小区改造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方向
数据分析明思路
思想统一了,接下去就是如何干。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料及数据,梳理出问题疑点,得出思路。审计组着手进一步梳理项目资料,寻找线索,主要方向有:一是查勘项目立项与财政预算的符合程度,将立项内容数据与财政预算数据进行比对。二是考虑到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立项内容应与预算内容高度符合,如果差异较大,则要提出疑问由现场管理人员澄清原因。
项目立项(审批资料)一般包括项目的立项时间、立项内容及设计金额等,通过对比,往往可发现是否存在部分项目因为着急上马,立项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而项目界面文件、项目中间验收记录、工程量及单价签证单是否缺失、资料是否严谨则关系到项目质量好坏。由于老旧小区项目均为改造项目,项目的界面划分和中间验收记录尤为重要,一个合格称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以上资料必须严格落实,如果以上资料缺失,可以初步认定项目管理上存在问题,可以针对后期发现的问题查明原因。
引线
扑朔迷离现疑团
审计组通过数据比对后发现,K区F街道改造工程项目瓦屋面存有较多疑点:瓦屋面颜色不一,且部分瓦屋面明显破损、陈旧、排列不规则,大概率存在瓦屋面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问题。在初步查看项目资料后,审计组分两个小组,一组踏勘现场,现场情况与数据反映情况一致。另一组赶赴街道调查取证,街道及社区管理人员对当时项目情况给予了还原:F街道项目原属于2018年度Q市的创文项目,8月份开始实施,并于当年底已基本实施完成。但该项目招投标资料显示,项目招标时间为2018年12月20日,中标时间为2019年1月10日,实际开工时间为2019年1月7日。这触动了审计人员敏感的神经,时间上的矛盾,很可能存在项目涉及的立项、概算、招标、中标及整套项目管理资料均为掩盖当时提前施工的事实而造假的问题。
延展
资料造假核实难
叶某,F街道项目劳务分包单位负责人兼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经其确认,项目从2018年8至9月份实施开工,2019年结束。据该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柴某等人反映,当时Q市接到创建文明城市的任务后,市政府要求大量创文项目同时上马,因创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很多项目未按要求招标,区政府同意由街道作为项目实施主体采用EPC邀请招标。审计组提出F街道项目投资超过400万元以上,依法必须公开招标,并要求建设单位提供当时EPC邀请招标的投标文件。但建设单位以投标文件已销毁为理由,无法提供任何该项目的投标资料。在审计组再三追问下,建设单位最终承认了该项目先施工,后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名义重新招标来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的问题。
突破
无人机记录显真情
面对项目纸质资料都是后补的情况,审计组全面查勘瓦屋面又存在几个困难:一是瓦屋面大部分位于二层、三层,项目周边缺少较有利的查勘点,踏勘难度较大。二是瓦屋面范围较广,本项目范围为F街道片区,涉及建筑物共计39栋,取证难度较大。三是单体数量众多,踏勘无头绪,取证认定存在困难。针对以上困难,审计组紧急商讨部署对策。鉴于项目取证难,考虑调用无人机协助取证。由于范围广、单体多,建议将该区域内每栋单体在总平面图中进行编号,并建立起项目台账。审计组协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参与取证。12月16日,审计组与相关单位一起开始无人机航测。采用无人机航测、倾斜实景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完成测区范围内建筑物的高精度三维建模,建筑模型像素精度达到5cm。将生成的高精度三维模型数据导入专业三维数据处理软件terraexplorer后,即可完成建筑屋顶瓦片面积测算统计工作。
Q市的寒冬显得有点冷,而大风严寒的天气,空气能见度非常好,正是无人机工作的好时机,在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之下,每一片瓦都清晰可见。在无人机操作员的协助下,审计组按项目总平面图上编号依次拍照摄像取证,并依次在每一处瓦屋面中做好记录,并让测绘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签字确认。一方面审计人员将无人机拍摄照片与测绘报告比对后,发现测绘报告中存在老虎窗、彩钢板屋面等非瓦屋面面积未扣除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前,施工单位只能无奈承认部分瓦屋面确实存在偷工减料,甚至部分瓦屋面未经任何施工直接纳入结算范围。
由于屋面数量多,审计人员和无人机操作员,一边比对原施工照片,一边做数据记录,从早上航测至天黑才结束所有工作,无人机四块备用电池全部用完,中途多次因为过热而返航休息。尽管在寒风中,审计人员的脸和手都被冻得通红,但每名审计人员都神情激奋,丝毫未受到寒风的影响。最终结果让审计组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令各方震惊,该项目仅瓦屋面虚增工程量近5000平方米,涉及金额130.44万元。
真相
雁过拔毛遭起底
在项目工程量审核出现巨大差异后,审计组财务审计人员迅速跟进,从财务关系上得出叶某为挂靠该项目M市政施工单位。审计人员遂对叶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叶某提供了其与M市政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杨某的往来账目。紧接着,审计组按照规定程序查询项目经理杨某的银行账户,敏锐的审计人员在其中发现了建设单位负责人柴某的名字。按规定进一步调取柴某个人相关账户,审计获得重大突破,发现其与管理和服务对象负责人存在多次经济往来,且数额较大,个人往来账务中另存多个疑点。至此,审计组认为该名公职人员,违规违纪证据线索确凿,在归集相关证据材料后,经厅领导同意,决定移送当地纪检监察机关。
经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查明,K区检察院依法以受贿罪对柴某提起公诉。经查,柴某在担任K区F街道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人大工委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凡是经过其之手,一定雁过拔毛,先后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并在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旧住宅小区改造等过程中为他人谋利。最终,柴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结语
经验教训须总结
从该项目案例可以看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结算审核中介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失,给微腐败滋生了土壤,教训是沉痛的。审计要向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亮剑,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形成无死角、无盲区惩治“微腐败”,从严监督,杜绝管理漏洞。
(作者单位:省厅投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