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创新方式 优化流程 做好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发布时间:2022-04-01 13: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编者按:2020年12月,省审计厅印发《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实行一年以来,各市县审计机关结合实际,细化操作规程,优化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成果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刊录部分市县做法,以供参阅。
创新方式 优化流程 做好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杭州 多措并举创新优近年来,杭州市、县(市)审计机关探索创新审计组织方式,优化审计资源配置,高质量做好镇街领导干部常态化“经济体检”,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监督效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开展“1+N”审计,提高审计效率。上城区、桐庐县审计局在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将镇街财政决算审计、拆迁安置资金管理专项调查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审计等多个审计项目同步安排、同时进点,打破科室界限,优化人员结构,形成大兵团作战,采取“互通互融,协同合作”的审计项目组织方式,既化解审计任务重、时间紧、人手少的问题,有效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又减轻被审计单位多次接受审计的负担。实现了“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
二是组织统一审计,提高审计质量。临平区、建德市审计局整合内部审计资源,强化项目统筹融合,搭建横向联动、纵向深入的审计平台,采取多个镇街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统一实施方案、统一审前培训、统一集中进点、统一问题处理的方法,梳理常见共性问题清单,查找共性问题根源,堵塞制度漏洞缺陷,做到一个标准用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同频共振,成果共享,提升审计质效。
三是统筹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合力。有效统筹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提升审计监督合力。西湖区审计局在镇街审计中专门聘请中介机构地理信息技术专家作为技术支持,通过运用Arcgis软件对比,反映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功能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临安区审计局通过内审力量,借力帮助规范镇村级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小微权力运行。化组织方式
嘉兴 三举措推动审计监督见实效
嘉兴市审计局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以三项举措不断提升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新效能,坚持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连续三年实施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均被评为省优或省表彰项目。
一是优化组织方式,提升审计效能。加强审计力量资源的统筹调配,探索上下联动、资源统筹的模式,抽调乡镇审计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市、区)级审计机关人员参与市审计局项目。7年来共组织开展7个此类项目,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10件,1人被判刑,9人被党内警告,多人被诫勉谈话;撰写信息专报19篇,其中3篇获省委书记或省长批示,11篇获市领导批示;推动出台制度25项。
二是突出审计重点,聚焦风险隐患。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为基础,聚焦重大政策和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力度,重点关注了招商引资管理和村级经济发展,揭示相关问题,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加强对镇(街道)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指导意见》。
三是创新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率。将大数据审计融入审计全过程,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如在对某镇党委书记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时,采用开源Abot网络爬虫技术分析公开报道和医保数据,并将有关情况进行移送处理,形成的审计专报获常务副市长批示。
绍兴 立足“三化”编制审计操作办法
2021年,绍兴市将推进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作为当年创新攻坚工作来抓,市县联动制订《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聚焦“审什么”“怎么审”两个核心问题,重点把握审计内容方法、项目实施、结果运用三个关键环节,推动该领域审计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一是明确操作办法。细化审计重点,立足当地实际,将拆迁安置政策落实情况、民生保障和改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3项内容单独建立审计模块,作为审计重点和内容。细化审计方法,针对每项审计内容相应明确具体审计方法,按步骤详细描述审计过程,解决“怎么审”的问题。细化评价要求,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区分乡镇(街道)党、政两位主要领导责任评价侧重点。
二是规范审计流程。审前规范调查研究工作,《办法》增设“调查了解”条目,明确8项内容、6种方法,便于审计组将调查研究“功课”做实做好,为保障审计质量奠定基础;审中规范非现场审计工作,统筹推进与经济责任履行相关的各类数据、资料的采集,减少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后规范集体会商工作,出台审计报告前集体会商事项,明确规定问题定性、处理处罚、审计建议等为集体会商内容。
三是深化成果运用。融入干部监督机制,与组织部建立审计成果反馈和会商研判机制,对重点问题和重要情况进行研判,进一步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融入责任界定机制,综合考虑问题背后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性质、后果和领导干部实际所起的作用等情况,区分党委和政府、前任和现任、主要和分管等领导在具体事项中发挥的作用,合理界定责任;融入容错免责机制,充分运用“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和客观中肯评价,宽容领导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和错误,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吴兴 “三字诀”提升监督效能
近年来,湖州市吴兴区审计局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采取内外统筹等模式,念好“人”“合”“防”三字诀,谱写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外协同”新文章,有效破解审计人员短缺、专业力量薄弱等难题,取得较好成效。2020年、2021年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连续获得署优、省优项目表彰。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在“人”上下功夫。在乡镇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采用“大兵团”作战的审计资源统筹方式,打破传统科室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模式,整合了财务、工程、计算机等审计力量。采取“以审代训、实地练兵”的方式,抽调乡镇内审人员参审,在壮大经济责任审计力量与增强内审实战能力方面实现了双赢。
二是推进协同联动,在“合”上下功夫。出台巡审协作配合办法,形成共谋立项、共享疑点、共商整改的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如与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建立线索共享机制,主管部门在审计期间向审计局提供土地等方面线索60余个,审计向主管单位移交矿产资源去向不明等问题线索。2021年实施的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巡审联动项目,向纪委等单位移送案件线索11件。
三是推进指导配合,在“防”上下功夫。制定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编写警示案例读本;利用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通报近年来乡镇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协助开展自查自纠。出台协同推进乡镇内部审计工作意见,以“内审宣讲团”为平台,为乡镇内审人员等300余人进行现场授课,主动防范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风险。
桐乡 “四个聚焦”提高审计质量
桐乡市审计局在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立足抓住重点共性问题,聚焦“摸清家底”算好账,聚焦“小微权力”监督治理,聚焦“招商引资”后续监管,聚焦“惠农涉农”常态化监管,及时反映乡镇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切实提高审计质量。
聚焦“摸清家底”,算好任期明白账。一是摸清“资金家底”,关注财政收支中有无不真实、不规范、不合法以及严重损失浪费和腐败舞弊行为,关注债务管理风险性;二是摸清“资产家底”,核实乡镇资产、负债的真实性、合法性,关注资产真实有效性和处置规范性、国有资产运营状况及保值增值情况。
聚焦“小微权力”,化解廉政风险点。一是重点关注“小微权力”专项治理。镇政府是否落实好民生保障、扶贫救济政策落实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微权力”,是否建立“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各村、社区是否建立风险台账。二是重点关注“小微权力”制度落实。村级“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农房改造审批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是否不规范,是否存在制度漏洞和违法违规情况。
聚焦“招商引资”,防范国有资产损失。一是关注招商引资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价。是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企业履约监管制度,重点关注项目企业投资、建设、无息借款使用是否存在监管缺位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是否建立招商引资绩效评价制度,是否存在招商引资项目绩效不佳的情况。二是关注协议条款是否存在隐患。是否严格把关招商引资协议条款,是否存在协议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不对等,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导致国有资产损失的协议条款。
聚焦“惠农涉农”常态化监管,守好惠农资金“最后一公里”。关注惠农涉农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截留滞留、骗取套取、侵占挪用、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问题。
东阳 统筹联动提升审计质效
东阳市审计局在某镇党委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中,外融巡察组力量,内统各科室骨干,通过巡审结合与项目联动形式,切实加大审计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提升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果。
一是巡审结合谋项目。在项目谋划阶段,与市委巡察办做好计划会商,搭建协同工作平台,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确定某镇党委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作为巡审结合试点。
二是项目联动谋深度。某镇党委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统筹了自然资源资产、财政决算审计和公共投资审计调查,做到“四审合一”,既减少了对被审计对象的工作干扰,又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是集中力量谋成效。该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东阳市审计局创新组织方式的试点,旨在打破科室壁垒,整合全局力量。局分管领导挂帅担任组长,各科室精兵强将充实审计组,做到财务审计人员“摸底细”,大数据人才“做支撑”,政府投资专家“跑现场”,切实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战果。
普陀 “三个创新”提高工作水平
近年来,舟山市普陀区审计局创新三方面工作,提升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以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为龙头,专项审计同步实施的审计大格局。整合审计资源安排年度审计工作,将乡镇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财政决算审计等项目捆绑实施,同步进点、统一进度,形成“一拖N”的审计组织模式。如某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组发现某问题线索,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组通过该线索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是创新现场实施。审计组与区巡察组同时进点,不定期组织召开分析交流会合力开展现场审计,实施联合跟踪,突破单一监督的局限性,增强了审计监督威慑力和巡察监督精准度;在审计内容上,从仅关注移送线索转变为管理、绩效审计,更加注重单位内部控制,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过程及结果的审计。
三是创新整改机制。建立完善多层面、多部门联动的审计整改管理机制。制定审计整改工作闭环管理办法,完善跟踪检查制度,梳理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并以清单形式上报区委审计委员会,获得区委书记肯定性批示,对相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了集中回头看,切实推进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
黄岩 探索建立全流程监督体系
近年来,台州市黄岩区审计局探索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审前”“审中”“审后”全流程监督体系,通过建立乡镇经济责任年度申报系统、统筹谋划审计项目、综合评定等次实现全流程监督。
审前前移关口,搭建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年度经济责任申报制度。针对乡镇(街道)经济责任审计数据滞后性,通过在区政府机关网上搭建区经济责任年度申报系统平台,要求乡镇(街道)向区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年度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精心设计经济责任年度报告表格,细化单位经费收支、财务报表、工程项目情况等表格内容,了解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在决策、项目建设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履职情况,有效增强审计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和规划性。
“审中”巡审联动,统筹谋划审计项目,实现一审多项一果多用。将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乡镇财政决算审计等项目统筹实施,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探索实践“巡审联动”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和巡察工作之间的信息和结果共享机制;探索实行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同,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源和成果,避免重复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注重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的作用,每年至少一次与组织部门开展会商研判,提高审计成果利用水平。
审后量化评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评定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评价等次。根据本地实际,制订本地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办法及评价体系,由审计组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二次评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总分为100分,结合定责情况按照不同系数分别扣分。每个三级指标分为优、良、中和差四个等次。
(省厅经责二处组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