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 返回首页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勇当流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2-06-22 09:3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勇当流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 王春雷

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省审计厅组织5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对省本级及流域内27个县(市、区)开展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审计调查,勇当流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履职尽责

编好审计实施的“路线图”

(一)确定一个审计目标

通过审计调查摸清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基本情况,客观评价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揭露水生态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流域为基础建设生态文明的方向和路径,促进建立健全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推进高质量美丽浙江和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建设。

(二)梳理四大审计内容

一是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情况。

水环境质量基本情况。调查近年来钱塘江流域水环境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流域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客观评价钱塘江流域目前的水质改善情况。关注出入境水质变化情况及水质富营养化情况,小微水体、黑臭水体后期监管情况。

重点任务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调查“十三五”相关规划约束性指标和近三年水生态保护重点任务年度完成情况。关注重点任务是否完成,是否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情况。

二是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钱塘江流域管理体制情况。关注是否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部门和县(市、区)间职责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效率低下,信息不共享等问题;是否存在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是否存在各地区之间统筹协调不够,影响全流域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问题。

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绩效情况。了解横向、纵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政策执行情况,关注是否存在生态补偿政策不健全、资金不到位、违规使用生态补偿资金情况等问题,研究生态补偿机制是否达到有效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推动流域生态保护的目的。

区域协作机制和应急机制建立与运作情况。调查是否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是否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商、协作,是否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措施。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情况。了解各级政府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文件、采取的工作措施、取得的成效,关停或改造不符合环保要求企业,新建企业清洁生产和循环生产情况。调查2019年以来,流域源头区、水环境功能区目标为Ⅰ、Ⅱ、Ⅲ类的铅蓄电池、电镀、制革、印染、造纸、化工等项目的禁入、控制情况。

三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方面。

水污染防治方面。关注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船舶港口污染控制等4个方面,重点调查工业园区和生活小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情况,涉水企业整治提升情况,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及污泥处理处置监管情况,渔业养殖污染防治、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与运作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升行动开展情况,船舶防污染设施配备与运行监督检查、港口企业污染防治措施开展情况。

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关注流域控制单元水质达标(保持、稳定)方案编制执行情况,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情况,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工作开展情况,河湖库塘清淤情况。

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关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河湖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编制情况,研究规划引领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关注湿地面积变化情况,调查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用地指标是否合规。关注河湖生态保护修复情况,调查硬质护岸生态化改造、水系连通、水生植物恢复等生态修复情况。

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关注水域岸线保护情况,调查河湖管理范围划界及河湖岸线管理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关注用水总量控制与管理情况,调查水资源规划、节约用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用水过程管理情况。

四是资金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方面。

摸清资金和重点项目总体情况。摸清钱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来源、投向和总额,重大项目进展及绩效,相关税费的征管,关注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长期滞留闲置、体外循环、截留、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是否合规,项目进展是否符合要求,相关处理设施建成后是否按设计要求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相关税费征收管理情况。关注征污水处理费收费政策实际执行情况,调查是否按规定开征污水处理费,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是否按照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地方国库,纳入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关注水资源费收费政策实际执行情况,调查水资源费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标准和程序征收,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解缴分成、将水资源费缴入国库和纳入财政预算,是否存在擅自减免、缓征、停征和违规使用水资源费的问题。

(三)统筹谋划六个统一

为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联动协同,统筹优化配置审计资源,省厅资环处在审计工作中坚持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工作方案、统一调查了解、统一问题核查、统一定性定责、统一报告框架、统一成果提炼”。通过“六统一”提升审计质量,力求实现问题揭示有力度、审计建议有精度、专报谋划有深度、成果转化有亮度。

多措并举

谋好审计结果的“成绩单”

(一)有加有减,在审计重点上体现特色

在审计重点的选择上,根据各地区产业结构、自然条件、人口密度、污染种类的特点,创新性提出必选审计内容和自选审计菜单,明确除了完成规定的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情况、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情况、资金落实和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审计外,在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方面梳理出4大类21个审计事项,各参审地区按照省厅交办和自主选择原则,对流域上、中、下游开展分类审计。通过突出审计重点,力求抓住审计的关键点,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成果。

(二)有破有立,在审计成果上强化创新

一是利用问卷调查收集信息为审计评价和撰写审计报告积累资料。统一设计问卷调查表、发放有关部门和单位,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乡镇对钱塘江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的意见,具体内容包括流域管理的法律体系保障是否完善、流域综合管理是否必要等11个问题,为审计评价和写审计报告积累资料。

二是利用工作动态汇总全省信息为审计机关成果提升实现“一盘棋”。一方面,利用省本级调查成果,将相关法规、政策、数据资料及预先设置的专报点通过审计工作动态形式下发各审计组,供各参审提前学习并确定主导或参与编制的专报。另一方面,按审计进度汇总各地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下发工作动态,及时明确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优化调整相关专报信息。审计期间及审计现场实施阶段结束后,及时总结完善各地上报的专报及信息并上报省政府,相关成效按贡献程度大小共享,力求打破以往同步项目市县打工的状况,实现审计机关成果提升“一盘棋”。

(作者单位:省厅资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