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期 返回首页

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以“五个一”为载体

发布时间:2022-06-22 09:4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以三个转变为核心 以“五个一”为载体

——杭州审计扎实开展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 王 坚 孙 艺

2021年,杭州市审计局被审计署确定为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第一批试点单位。该局科学谋划、多措并举,以“三个转变”为核心,以“四个促进”为目标,以“五个一”为载体,建立符合杭州市公共投资项目审计工作特点的投资审计新制度体系,在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工作中,展现投资审计转型发展新作为。

下好一盘棋

作为市级审计机关,该局始终树立“投资审计转型发展需要同步走”的大局意识,加强对区(县、市)审计机关的统筹联动,形成试点工作“一盘棋”格局。

一是加强全市组织领导。该局党组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布置杭州市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起草印发《杭州市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将转型试点工作范围扩大到区(县、市)。组织召开全市投资审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进一步树立投资审计“做大做强”的信心。结合各区(县、市)工作实际和特色,确定具体转型目标和工作内容,并落实具体试点任务,实现全市转型试点“一盘棋”管理,确保试点工作的系统性。加大调研力度,指导区(县、市)结合转型试点工作,聚焦重点、聚焦痛点,抓好成果转化、抓好经验提炼,形成区(县、市)审计机关的转型成果清单。

二是强化依法审计理念。全市各区(县、市)审计机关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审计工作,梳理清理有关规章制度,规范投资审计工作。全市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工程结算审计监督职责,已全面清理价款结算审核“以审代结”的问题,建立完善工程结算监督机制,防范审计风险。西湖区审计局联合区财政局出台相关实施意见,逐步形成“责任主体实施,行业部门监管”的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结算监管体制,并建立区级层面统一的社会中介机构管理机制。富阳区审计局助力区政府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由区政府下属审计事业发展服务中心提供对投资审计的服务工作,建设单位可以委托该中心对结算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审查。

三是因地制宜提高审计绩效。全市各级审计机关根据自身情况,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重大关切,通过开展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等方式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在履行结(决)算审计监督职责时,依法运用好审计结果,确保审计结果运用不触及法律底线。桐庐县审计局实施“1+X”的民生基础设施结合农村四好公路、污水零直排、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情况审计模式,查找不同领域存在项目程序履行不到位、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促进提供管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余杭区审计局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专项调查中重点关注EPCPPP模式等新投融资体系下政府投资项目的特点和风险点,促进区政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审计在政府投资项目中风险预警作用。

深化一个模式

该局以转型发展试点工作为契机,在项目实施中深化模式应用,进一步拓展该模式的使用范围和运用场景,探索总结可复制的转型经验,打造多维度立体审计监督体系,切实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

一是强化环节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杭州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等相关法规,对项目“前期、实施、竣工交付”三个阶段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在对公共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审计中抓好关键环节。服务中心大局,持续加大对工程质量、投资控制、工程结算等重要问题的监督力度,深挖制度源头成因,提高投资审计权威性。尤其是在结算环节审计中,坚持依法监督,督促建设单位认真履行价款结算工作主体责任,依法加快工程结算工作,积极支持建设单位根据国务院和省市有关规定,推行工程建设过程结算,探索“同步立项管理、同步报送资料、背靠背同步独立实施”的工作模式,大幅缩短结算周期,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效保障全市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切实化解工程推进过程中的投资控制和质量安全风险,助推杭州打造国际一流的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同时,结算审计为跟踪审计提供了大量线索和疑点,发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重要作用。

二是拓展运用场景。在以往通过“三阶段八环节”模式指导跟踪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本年该局在专项调查审计中,运用该模式列出审计任务清单,对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进行充分研究,了解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同时,通过对历年跟踪审计“三阶段八环节”400余项问题进行归类统计,形成杭州市重大项目建设的“共性问题清单”,确保专项调查既能够“多点开花”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又能够反映全市层面的共性问题。

三是形成可复制经验。探索以“三阶段八环节”模式开展内审协同工作。该局通过项目实施,主动对接市地铁集团、市交通局、市钱投集团等建设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围绕“三阶段八环节”确定内审工作开展关键节点,科学制定内审年度计划,建立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协作机制。指导全市多家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制度,切实促进建设单位履行主体责任,使各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对投资审计形成了更清晰、更准确地认识,提高投资审计权威性。

建好一个平台

探索建设“杭州市重大公共工程全过程监管平台”,提高投资审计信息化水平,打通相关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构建投资审计大数据模式,实现公共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建设项目隐藏的问题和行业监管存在的漏洞,将平台“建设好、运用好”,全方位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

一是实现全过程监管。“杭州市重大公共工程全过程监管平台”对杭州市项目规划布局、立项审批、可研批复、招投标管理、资金拨付、工程变更管理、价款结算、竣工财务决算、形成固定资产入账等环节数据进行整合,建设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应用、工程价款结算环节审计、工程资料数字化管理等子系统,搭建“杭州市公共工程建设管理情况驾驶舱”,展示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情况,实现重大公共工程相关内容的全过程监管和线上全覆盖。

二是多部门共建共享。在平台建设过程中,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等多部门加强协作,紧密配合,共同推进信息化系统项目建设。重大公共工程全过程中各环节数据信息分散、缺少统一标识标准。通过多部门协作配合、开放数据接口、共享数据信息、协同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成为全市唯一打通建设主管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共享的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形成监督工作合力。

三是确保平台建设绩效。根据审计署试点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该局细化项目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涉及资金预算批复、政府采购意向、需求调研、招投标、研发、初验、试运行等各个环节,定期开会沟通协商,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按期完成项目各个功能点的开发使用。目前“杭州市重大公共工程全过程监管平台”已顺利通过项目验收。计划在本年实施的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中,运用平台对项目招投标、工程变更、进度款支付等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锁定待核查疑点,验证平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做好一个项目

该局精心谋划,通过实施“市标志性工程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推动解决机制体制问题,深挖案件线索,提升投资审计质量效益。

一是审计为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建言献策。目前,杭州市标志性工程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已上报《审计建议优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审计建议完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管养一体化”机制》等9篇反映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报信息,均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时推动省市级层面和建设单位建立完善制度10余项。结合省厅重点课题《系统思维视域下的深化投资审计研究》,对目前投资领域政策进行梳理和学习研讨,探索投资领域共性问题的思考研究路径。

二是审计为促进权力规范和反腐倡廉寻求突破。以试点工作为契机,该局进一步提高投资审计站位,全方位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在查处廉政问题方面下功夫。杭州市标志性工程建设情况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移送大要案线索3件,涉案人员受到留党察看、行政记过处分等处罚;揭示重大工程项目存在较大质量问题,7名责任人员受到行政警告、警告处分。在项目实施各阶段,与市纪委、市委督查室、市发改委重大项目督导组等主管部门及时会商,提升问题整改力度。

三是审计为工程质量安全保驾护航。在杭州亚运会前的重要建设阶段,该局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响应市委市政府需求,持续在揭示和反映质量安全问题方面发力,护航标志性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通过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项目建设质量安全方面50余项问题,在督促责任主体立即整改的基础上,运用“杭州市重大公共工程全过程监管平台”对项目中发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统计归类,形成“建设质量安全突出问题清单”,向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共享,指导建设单位明确日常检查重点,避免类似问题“屡查屡犯”。

赢得一个满意

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子荣指出,要高站位认识审计监督,从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等方面充分认识审计监督的必要性,高度重视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投资审计转型发展,不仅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让地方党委、政府提高对投资审计了解和重视程度的有利契机。该局严格执行审计署“三个转变”要求,坚持依法独立审计,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赢得市委市政府满意。

一是市委市政府支持审计保持独立性。该局通过汇报请示等方式,持续强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投资审计独立履行监督职能的认识。通过审计项目实施,及时反映全市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彰显投资审计专业性强、反应快速、独立客观等优势。市委市政府支持该局退出投资相关议事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国家审计监督职能。在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制定法规、地方条例时,凡是涉及审计监督职能的相关条款,都事先征求该局意见。如市政府《杭州市本级政府投资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财政监督管理办法》、市人大《杭州市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充条例草案》等投资领域管理制度,都充分尊重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从制度规章层面切实保证审计独立性。

二是市委市政府重视审计参与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在投资领域重大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该局意见建议并采纳。今年,市领导、秘书长级别组织召开专题研究会议14次,对审计提出的机制体制问题、合法合规问题进行研究;反馈相关部门各类规范性文件、规章等征求意见函37次,体现出审计前瞻性、时效性的特点。该局被评为市政府“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筹办工作突出贡献集体”,在全市中心工作中展现投资审计新作为。

三是市委市政府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到位。市委市政府对投资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给予高度关注,由市领导部署整改工作,并多次要求该局提供投资领域共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针对投资审计反映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滞后”问题,由市四套班子组成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牵头,要求各主管部门、国有投资公司设立工作专班,每月以主管部门联合发文的形式,通报整改阶段性情况,共完成通报14次。针对投资审计反映的亚运会场馆建设管理问题,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等3名领导6次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确保问题得到切实整改。

 (作者单位:杭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