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审计监督推动共同富裕政策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3-12-01 09: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湖州市审计局:以“绿色共富”审计推进“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湖州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的重要批示精神,以“绿色共富”审计为引领,三措并举助力全市“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一是以绿色和共富为目标,常态化推进乡村振兴审计。2021年以来,湖州市审计局成立绿色共富审计专班,推动将绿色共富审计纳入《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条例(草案)》。2019年至2023年每年安排乡村振兴领域的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将“千万工程”作为审计重点内容,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饮水工程、消除集体经济“欠发达村”等专题审计,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落实到位,相关审计信息获得省领导批示2次,市领导批示10余次。

二是以研究型审计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指示精神,湖州市审计局重点聚焦美丽乡村精品村、样板示范片区、未来乡村的创建过程,按照“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路线,运用大数据分析比对,重点核查资金量大、进度慢的项目,发现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重建设轻规划、数字化项目应用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如2022年通过审计信息反映由于粮食烘干能力建设不足造成种粮农民卖粮难的问题,获得分管副市长批示,促进市本级新建粮食烘干中心2处,年粮食烘干能力增加4000吨,有效解决了种粮农民卖粮难的实际困难,促进了区域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

三是以“防未病”为导向,精准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湖州市审计局系统性归集形成“千万工程”有关政策法规资料库,以问题清单化方式锁定工程推进落实的薄弱环节,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着手持续跟进问题整改落实,促进改革发展。近年来通过审计收回违规资金5700余万元,盘活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有机肥推广等资金2600余万元,全力保障消除农村集体经济欠发达村任务保质保量完成,促进“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领域规范制度30余项。(涂文星)

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三聚焦三步走”,奋进共富审计路

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共同富裕涉农政策和资金情况专项审计,通过“三步走”助推镇海区走好共富路。

一是聚焦“审得准”,备足审前功课“起好步”。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认真学习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相关的上级部署、制度规定等文件精神,对国家和省级层面有关产业扶持、山海协作、增收帮扶、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的重大政策措施加强学习研究,找准与审计工作的结合点,明确审计“聚焦什么重点内容、破解什么突出问题”,确保审计思路更清晰、实施更顺畅,做到审计过程张得了口,讲得了内行话,摸得到实情,提得了建议,解得了难题。

二是聚焦“审得深”,围绕重大项目“稳步走”。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围绕近两年乡村帮扶、乡村建设等促共富行动相关政策、资金、项目落实情况和乡村共富组织保障情况,加大对重大改革项目和标志性工程项目的审计力度,聚焦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风险隐患,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重点关注村级集体经济、“消薄”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高标农田建设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三是聚焦“审得实”,基层走访调研“迈大步”。宁波市镇海区审计局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服务、大解题”调研活动,紧紧围绕生态产业和乡村旅游,关注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宁波市美丽宜居示范村的建设成效,实地了解乡村旅游开展状况,询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真实实、原原本本地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集上来,让审计成果走深走实,走出成效。(汤涵)

湖州市吴兴区审计局:坚持“治已病”+“防未病” 护航农村绿色共富

湖州市吴兴区审计局聚焦审计监督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绿色样本目标,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助力构建“三富三优”新格局。近三年,审计移送农村“三资”管理案件线索15条,14名村干部受到党纪处分。

一是把脉问诊知“病灶”,紧盯重点内容。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项目中延伸关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重点聚焦农村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主体功能定位,在山区农村重点聚焦林地侵占、荒山闲置等问题,在平原农村紧盯高标准农田建设、养殖尾水治理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事项,在近郊城区农村重点关注村办企业、拆迁补偿、建筑垃圾清理等农村经济管理事项。3年来,共抽查18个行政村,发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共性问题20余项。

二是对症下药治“病根”,健全管理机制。联合农业农村局出台《协同推进乡镇(街道)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审计工作意见》,向乡镇出具“内审指导意见书”,通过行业主管单位指导与国家审计的协同推进,逐步实现乡镇(街道)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内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推动出台《关于规范强村公司运行管理的意见》,强化乡镇监督责任主体,通过加强综合协调、督查指导,持续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

三是未病先防控“源头”,深化监督服务。近三年,编写农村“三资”管理审计案例7篇,既指出问题又提出预防建议,增强案例的实用性,为村干部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效参考。在全市“三资”管理培训班、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面向500余名村干部,专题讲授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典型案例,揭示村干部套取民生资金等违法问题,全面剖析案件,增强警示教育作用。(穆若瑶)

嘉兴市秀洲区审计局:护航打造“枢纽嘉兴” 让道路交通在“共富路”上更畅通

嘉兴市秀洲区审计局围绕省市区党委政府加强“枢纽嘉兴”建设,在研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提升项目投资审计实效等方面加强交通领域审计监督,促进交通道路高质量发展,推动秀洲“共富路”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研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建设“共富路”挥好指挥棒。嘉兴市秀洲区审计局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撰写的《交通强国背景下秀洲区交通建设分析与对策》入围2023年秀洲区社科研究课题,《审计反映三方面因素影响交通工程项目推进亟待引起重视》等13篇审计专报获得区领导实质性批示。

二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为建设“共富路”夯实基础。嘉兴市秀洲区审计局在交通领域审计项目中,重点关注内控制度建设、专户资金管理、农民工工资发放等关键环节,查实内控制度存在漏洞、专户资金拨付不及时等问题。通过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督促相关建设单位及时拨付资金至农民工工资专户,督查现有在建交通领域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情况,共计检查项目10余次,下发整改通知书4个,全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三是提升项目投资审计实效,为建设“共富路”提质增效。嘉兴市秀洲区审计局聚焦“枢纽嘉兴”目标任务,锚定秀洲区重大交通工程项目,通过对重要交通节点项目进行关注,挽回工程损失71.1万元,主动发现问题纳入市级清单2个、省级清单1个,从源头治理审计发现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开展EPC项目全区专项整治,全面复查2021年以来的143个项目,分类处置发现问题,提醒谈话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10人。(山惠芳)

舟山市定海区审计局:打造“定好”审计服务共富之路

舟山市定海区审计局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助力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持续凝聚定海审计强大力量,打造“定好”审计,激情奋斗服务共富之路。

一是打造党建思想平台,激发内在驱动。舟山市定海区审计局创建“定审红力量、阳光护初心”党建品牌,引导审计干部深化党建引领理念;组织谋划打造富有审计特色的党建宣传阵地,将政治纪律、作风建设融于日常宣教;发动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思考当代审计精神内涵,努力打造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定海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二是构建红色流动堡垒,发挥先锋作用。舟山市定海区审计局坚持审计项目党建研究小组为牵头,创建“红色流动堡垒”,确立“审计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切实扛起“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审计”的责任担当;树立“审计质量为要”执业理念,党员干部在能审、善审、敢审、勤审、严审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多措并举提升审计质效。

三是创新审计监督模式,提升服务能力。舟山市定海区审计局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审计工作,尝试审计监督新模式,组建“嵌入式项目经理”团队,以审计视角紧盯重点项目推进;选派5名干部“镇街帮办”、驻村入企指导,以审计视角提供优化治理建议;健全与纪检监察、巡查监督贯通协同的制度体系,调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力量,增强监督合力。(张宇)

文字|相关审计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