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9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新形势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2-27 09:5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新形势下
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思考
□ 马雅丰 王梦莹 王红丹
2022年3月,《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开始施行,赋予内部审计更高的使命,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转变,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意义
(一)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是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内在驱动
内部审计可充分利用对单位人员、业务和发展目标等较为熟悉的优势,贴近管理,融入监督,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内部信息,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审计时间和方式都更灵活,可以有效提升审计效率。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有利于内部审计功能的拓展和发挥,持续推动内部审计良性发展。
(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
公立医院要实现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资源配置的发展需求,要求不断健全运营管理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授权审批、预算、资产、会计、政府采购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对临床、医技等业务科室的运营指导。通过内部审计,堵塞管理漏洞,增收节支,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挥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影响功能性
部分医院决策层、相关科室,甚至审计部门本身,对内部审计定位不清晰,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在医院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时不能取得被审计部门的积极配合,材料收集不充分、问题整改追踪困难加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工作的开展,限制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体制不健全削弱独立性
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健全、内审人员依法依规工作是保持内部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从机构设置来看,还有一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等部门合署办公。内部审计指导性文件较多,具体细则不多,医院内部审计相关制度建设相对薄弱,存在实施细则少、工作依据不足、主观随意性较大等问题。这些都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执行力和监督效果。
(三)职责不明确限制权威性
问题整改是体现审计价值和评价审计成效的标尺。被审计部门是问题整改的主要责任方。但实际工作中,有些被审计部门因为意识不到位、责任不强,认为问题整改是内部审计部门的事。这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和转化,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四)人员不专业约束发展性
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内审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审计专业的专职审计人员较为缺乏,审计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医院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的事后审计为主,采用人工查阅账簿、凭证等原始方式,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全过程管理的医院不多,这都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覆盖面不能有效拓展,内部审计对医院的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路径与具体举措
(一)路径上:加强全过程管理和拓展审计类型
一是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事前控制包括对医院各业务的制度、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干预,关注制度是否符合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业务关联制度间有无存在冲突和矛盾,流程是否和制度一致。在业务发生之前,对其计划、决策、合同等的合法合规性和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审核、稽查,分析判断执行时出现错误和弊端的可能性,事前防止和限制不必要的缺陷和违法违规现象发生,防患于未然。事中管理强化业审融合,审计人员要主动参与业务事项,注重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充分利用双方的专业优势增进彼此信息交流。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重点要找出对策和方法,提出改进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事后管理应把重点放在问题追踪整改上,梳理问题清单,督促主管部门实行销号式整改。将审计问题整改与科室管理、绩效考核、评奖评优挂钩,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医院全价值链管理,提升整体价值创造能力。
二是拓展审计类型服务医院发展。内部审计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积极参与医院治理,通过梳理采购招标、人力资源、财务收支、业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推动提升治理能力。以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不断拓展业务范畴,加强对财务收支、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审计。要针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大事项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开展专项审计,提升审计成效。
(二)具体举措上:加强顶层设计、数字赋能与队伍建设
一是顶层设计支撑审计。医院管理层要提升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顶层设计,改善组织环境、优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医院主要负责人应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研究部署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内部审计整改。建立规范的审计工作流程,建立定期上报制度,提升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也要转变观念,提升管理和服务意识,站在医院战略发展的高度,关注医院医疗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综合分析评估各类管理风险和经济风险,为管理层出谋划策。
二是数字赋能助力审计。浙江作为数字化建设强省,数字化在公立医院医疗、健康管理、公卫等方面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字化转型对内部审计履职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内部审计的全流程、全环节进行数字化运作、打造数字化模块,实现数字化升级;审计人员的时间分配、资料积累、业务产品、统筹管理等均可采用数字化形式呈现,通过数字化手段调用各类应用;采取“面对面”与“不见面”的线下线上两种渠道,通过分析比对发现苗头,改进医院管理方式,也为医院发展提供参考。
三是强健队伍提升审计。推动内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效能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进一步培养现有审计人员的职业忠诚度和热爱度,招募更多的审计、法律、财务、工程等复合型专业人员加入内部审计队伍,为保证新时代内部审计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专职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临时抽调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专项审计,提升干部职内部审计意识和责任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