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0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将研究型审计贯穿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全过程
发布时间:2023-03-01 10:3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将研究型审计
贯穿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全过程
□ 许烨 姜 涛 邓小妹
研究型审计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新方向、新要求。衢州市审计局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将研究型审计思维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切实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和审计成果质量。
一、项目前期展开调查研究,明确审计思路
(一)紧紧把牢方向,合理分配资源。社会保险基金审计项目实施前,审计组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相关政策文件和被审计单位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牢牢把准审计方向。合理分配相关资源,根据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合理安排分工审计内容,考虑到该项目需要高频使用大数据审计分析方法,统筹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计算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确保大数据审计工作进展顺利、大数据审计成果殷实。
(二)深入分析研究,确定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安排、资金使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和审计、巡察问题整改等情况,深入研究审前调查对于后续项目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拓宽审计思路,把握重点内容,分析问题疑点,夯实项目实施基础。对衢州市本级及6个县(市、区)2020年基本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进行审计,重点抽审衢州市各级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经办机构,延伸审计6家劳务派遣公司等相关单位和个人。经审计人员分析研究,掌握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养老保险参保、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等基本情况,理清各项养老保险的参保和基金运行情况,初步确定可进一步核实的问题范围。
二、项目中期注重实践研究,提高审计质量
(一)全力分析核查审计问题。做好审前研究调查工作之后,审计组赴审计现场展开实地调查,按需分小组前往各相关单位,采取“分散核查+集中分析”的审计模式,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依据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大数据审计与传统审计双管齐下,两股审计力量相互佐证、相互融合,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提出思路,计算机审计人员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分析,提高审计效率,弥补传统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短板。
(二)研究型审计推动项目出成效。经过审计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发现三大方面问题并向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反馈:一是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面的问题。未及时对低保、低边、特困等重点人群参保给予财政补助,减轻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政策落实不到位;存在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不规范问题,相关社保经办机构计算参保职工工龄不准确。二是养老保险基金使用方面的问题。相关社保经办机构违规给死亡人员发放养老保险金,未从次月起停发死亡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违规重复发放养老保险金,导致参保人员同时领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违规审批办理提前退休手续,造成多发养老保险金。三是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向死亡人员支付遗属生活补助和精减退职生活困难补助;未及时清退职工个人账户沉淀资金,维护参保人员个人权益方面不到位;劳务派遣公司账面滞留委托单位所减免的社会保险费;多人跨省领取养老保险金等。
三、项目后期促进成效研究,总结审计成果
(一)审计成果形成审计报告及专报。项目现场实施结束后,审计组抓紧总结提炼审计成果,将审计发现问题形成一份专业严谨的审计报告,分三大点九小点全面罗列了相关问题,并提出审计建议。一是市政府应责成相关县政府督促社保经办机构规范参保职工工龄计算,避免相关问题再次发生。二是市政府应督促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进一步核查,督促相关部门加强退休待遇审批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核查并追缴违规发放的养老保险待遇。三是市政府应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核查并追缴违规发放的生活补助,督促相关部门及时对符合条件人员的账户进行清退和返还,分类处置滞留在劳务派遣公司账面的社会保险费。
(二)审计成果转化成大数据审计案例。将该审计项目成果转化为大数据审计案例,并提交省审计厅参评优秀大数据审计案例。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重点阐述有关基金运行情况风险解析的相关方法和见解,案例以省厅提供的企业职工养老险种审计署标准表为基础展开数据分析。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年龄结构、基金利息收入损失等方面展开大数据审计分析,审计业务骨干和计算机审计人员经过研究讨论,形成大数据审计分析思路,通过数据比对、关联分析,深层次挖掘基金收支动态、新增退休人员预测、保险缴费欠费挂账等问题。以大数据审计方法为支撑,精准锁定问题线索,将单一事项聚集分析研究,查找普遍性、系统性、倾向性问题,真正做深做实研究型审计。
(作者单位:省厅计算机审计中心、衢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