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雪域高原上的“审计力量”——记省审计厅行事处援藏干部袁国鹏
发布时间:2023-03-01 15: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雪域高原上的“审计力量”
——记省审计厅行事处援藏干部袁国鹏
□ 桂春荣 李天明
袁国鹏,现任省审计厅行事处处长,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干部。2022年获评那曲市“优秀援藏干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优秀援藏干部”和“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西藏自治区“第九批援藏表现优秀个人”。
2019年7月,袁国鹏作为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干部,肩负组织重托和家人牵挂踏上了新征程,奔赴4000公里外的雪域高原——那曲,开展“组团式”对口援藏工作,任职那曲市审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审计组团组长、浙江省援藏指挥部纪委专职副书记。
关于那曲,有一段话是这么描述的:“那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长年严寒缺氧,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一半,年平均气温-1℃至2℃,极端最低气温
-43℃,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00-150天。”
在援藏的1000多个日子里,袁国鹏克服重重困难,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践誓言,倾情、倾力、倾智援藏,在巍巍雪域高原上奉献“审计力量”,交出了一份圆满的援藏答卷。
“援藏是重大政治任务”
——有一种信仰叫“我是援藏干部”
“援藏靠激情和情怀远远不够,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信仰……”伴着夜晚宁静皎洁的月光,袁国鹏在日记本上写下抵达那曲后的第一篇日记。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袁国鹏反复问自己,在接下来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用行动认真回答。
通过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袁国鹏学会了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看待“治边”,立足“治边”视角看待“稳藏”。援藏干部座谈会上的一句“我是一名援藏干部”,让他感觉自己平凡的人生与国家战略紧密相连,崇高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政治忠诚犹如牢固的“定盘星”,激发了干好援藏工作的力量源泉。
在开展援藏工作中,他始终坚定政治援藏的定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援藏各项工作,遵照省援藏指挥部党委提出的“迎风抱雪融入年、破冰扫雪开拓年、雕冰琢雪攻坚年、融冰化雪提升年”,以及省审计厅党组提出的各项要求,坚决将上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援藏工作中,信仰信念愈加坚定,维护核心、看齐追随的情感更加强烈。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
——有一种勋章叫“高原红”
巍峨的群山、洁白的云朵、漫山的羊群……初到西藏的人看到的都是美景,但对长期驻守高原的援藏干部来说却是负重前行。西藏有句俗语叫“远在阿里,苦在那曲”。那曲生命禁区的称号名副其实,在这里,即便在平地上走路也仿佛承担着两桶水的重量,头痛胸闷、口干舌燥、失眠缺氧等高原反应如影随形。
进藏伊始,袁国鹏就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血压高了、尿酸高了、心功能下降了、失眠越来越厉害了、头发越来越稀疏了,短期内体重掉了二十几斤,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同事看到援藏一年后的袁国鹏,直呼认不出来了,还有同事瞬间湿润了眼眶。
藏区的日子虽然苦,但“缺氧不缺精神”。每每想到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嘱托和家人的期盼、心中的使命,袁国鹏总能打起精神、乐观面对。他与队友一起打气鼓劲,时常相互激励。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袁国鹏总能做到“站得出来、顶得上去”。他常说:“援藏干部要做主人,不要做客人,要扑下身子好好工作。”
为调查了解基层审计机关工作情况和当地民情,袁国鹏坚持深入基层,三年时间共奔赴11个县(区)涉及24个乡镇、15个行政村走访调研,走进审计一线和勤劳朴实好客的农牧民家庭,行走在高山峡谷和田间地头。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他脸上有了“高原红”,心里装满“西藏情”。脸上的那一抹“高原红”,犹如雪域高原颁发的最美勋章。
“既然苦,那就让这苦变得有价值”
——有一种品味叫“审计味”
三年来,袁国鹏一门心思想着为当地发展、为那曲审计出把力,生怕给自己留遗憾。他与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浙江审计作为大后方的全力支持下,将浙江经验、浙江资源充分本地化,带领审计援藏组团闯出富有浙江审计特色的援藏之路,让对口支援工作既有“浙江味”“红船味”,又有“援藏味”“那曲味”。
打造浙江样板项目助力项目创优。作为浙江省第九批援藏审计组团组长,袁国鹏牢记省审计厅党组和省援藏指挥部党委的嘱托,把那曲审计局定位成浙江第12个设区市审计局。为从源头抓好援藏资金、项目监督,针对那曲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组织部关注的重点项目,袁国鹏带领同事创新开展援藏项目和资金“提前介入式审计”和“两地三方”联合审计,将援藏资金和项目监督纳入援藏审计组团工作,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同时,带队实施西藏自治区审计厅和那曲审计局扶贫、经责、民生等审计项目,通过打造浙江审计样板项目,助推那曲审计提质增效。
推动临时党支部制度落地那曲审计。初到那曲,曾从事人事管理工作的袁国鹏,敏锐地发现那曲审计赴县区开展审计项目的时间较长,影响常态化党组织活动开展。他积极建言献策,提议借鉴浙江审计“靠党建强身、靠业务吃饭”的成熟做法,结合那曲审计实际,在重大审计项目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制度。三年时间,在袁国鹏的推动下,共在10余个重大项目审计组建立临时党支部,吸收基层党员近30余人次,做到审计项目开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通过抓好审计现场党的建设,确保重大审计项目任务落地,激发党员干部争先创优的精气神。
着力破除大数据审计短板弱项。针对那曲大数据审计短板,袁国鹏领援藏审计组团依托重点审计项目,将审计大数据思维及技术方法融入运用到那曲审计工作中。2020年,袁国鹏在那曲相关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担任审计组组长。审计中,他积极运用大数据手段破解难题,运用数据比对分析筛查疑点,通过审计促进了当地医疗管理制度的完善,得到那曲市领导的高度肯定。通过以审代训,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那曲审计干部大数据运用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针对那曲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短板。袁国鹏不遗余力地为那曲审计争取更大支持,在省审计厅和省农发集团的指导支持下,对那曲审计信息化硬件进行配备和更新,那区审计局信息化条件得到实质提升。
发挥审计专业优势创新开展纪检工作。援藏期间,袁国鹏还兼任省援藏指挥部纪委专职副书记,相关工作得到浙藏两地纪检、审计等部门高度认可。他积极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融会贯通,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动出台《浙江省援藏指挥部纪委和那曲市纪委工作联动协作机制》等多项制度。组织开展“我的廉政感言”“亲友廉政寄语”等系列活动,“感言”“寄语”纳入指挥部纪委廉政短信备选库,结合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进行推送和展示,受到广泛好评,相关经验得到推广。三年间,袁国鹏向浙江省委、省纪委、省发改委纪检监察组报送自查和成果材料3万余字,30余篇工作报道在省有关媒体刊发。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
——有一种情怀叫“舍小家为大家”
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袁国鹏总有一丝牵挂。援藏三年,他说自己对家人亏欠太多,但离家更远离国更近。他深藏起对家人的亏欠和不舍,坚定地选择“舍小家为大家”。
“放心,我这没啥要操心的。把工作放首位,不用牵挂我……”电话里,年迈的母亲安慰着袁国鹏。远在西藏,袁国鹏最愧疚、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年逾古稀的老母亲。袁国鹏出生在军人家庭,哥哥援疆三年,母亲偷偷流过很多次泪,得知小儿子又要去援藏三年,母亲先是无语泪先流,后来又毅然坚定地支持儿子。三年间,母亲多次住院,但由于工作任务紧急,他都无法床前尽孝。“虽然母亲常说让我把工作放首位,不用牵挂她,但每次接到老人家身体抱恙的消息,我心里很难受……”甚至有几次在房间里独自流泪。
“去吧……家里有我呢。只要你能照顾好自己,我就全力支持。”三年间,妻子是坚强的“后盾”,承担了照顾一家老小的全部重任。他把对家庭的“小爱”化作对党和国家的“大爱”,在家书中对爱人写道:“既然我们选择了援藏,就是选择了牺牲和奉献。你也是一名党员,让我们为了党和国家事业而努力吧!”
袁国鹏最欣慰的是乖巧懂事的女儿。援藏第一年恰逢女儿小升初的关键之年,不能与女儿一起迎接人生中第一次“大考”是他莫大的遗憾。但他用另一种方式教会了女儿什么是奋斗和奉献。他对女儿说:“每个人都有责任,在国家和社会需要你的时候,站出来,出一份力,只有国家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年幼的女儿听明白了这些道理,说“爸爸,你在我心里就是一棵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白杨树’”。
袁国鹏把思念和愧疚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工作。作为援藏审计组团的带头人,袁国鹏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尽责,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在年底休假返浙安排中,他总是“往后站”,直到大家都返乡,结束手头工作后,他才回到杭州与家人团聚。
由于出色的援藏工作,袁国鹏相继荣获浙江省援藏指挥部优秀党员、优秀援藏干部,那曲市审计局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那曲市第九批优秀援藏干部,以及西藏自治区第九批援藏表现优秀个人等荣誉。“全国有很多的援藏干部,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援藏是牺牲、是奉献,也是锤炼、是财富。人生因援藏更加精彩。”袁国鹏感慨地说。“我将继续把这份历练和组织关怀转化为强大的动力。”归来后的袁国鹏已继续投入到紧张快干的工作中,“援藏精神”鼓舞激励着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奋斗着。
巍巍青藏高原,皑皑雪山净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支援西藏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贯政策。在袁国鹏归来的同期,省审计厅审计干部周文健已经接过接力棒,开展新一轮援藏工作。他们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为雪域高原的长治久安贡献审计力量。
(作者单位:省审计科研所 省厅行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