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强化理论先行 赋能实践创新 不断开创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3-03-01 15:43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强化理论先行 赋能实践创新 不断开创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省审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白剑峰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判断、新思路、新举措,对于各项工作都具有掌舵领航、举旗定向的重要意义。新形势下,审计科研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强化理论先行,实现科研工作新作为,不断开创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深刻理解审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要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很好地领会和体悟审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为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原创性科学概念,是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全篇的一个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和本质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极为重大、极为厚重的内容,决定着审计工作的目标导向,也为审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审计科研要主动提高政治站位和工作站位,科学分析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时”与“势”,辩证把握新形势下的“危”与“机”,研究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新理论、新观点,为审计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理论支撑。
(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全面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总结新时代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巨大变化,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审计干部要从中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好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提升审计工作质效的实践成果。
(三)扎实推进审计监督现代化先行的工作要求,为审计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命题。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鲜明提出,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的奋斗目标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提出了打造变革型审计机关、推进审计监督现代化先行的工作要求。审计科研工作要立足这样的背景加强研究,结合省情实际与审计实践,更加深入地贴近浙江实践、剖析浙江现象、提炼浙江经验,进一步找准切入点,从推动“重要窗口”“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提出建议,扎实推进审计监督现代化先行。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审计科研工作新任务
科研工作要取得新发展、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把握大局、明辨方向。在研究方向上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精准聚焦,不断提升审计科研的显示度和贡献度。当前,要准确把握审计发展脉络,找准审计科研的着力点,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选题。
(一)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与研究工作,积极发声宣传精神要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学术与宣传作为科研工作的“两支笔”,就像“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审计科研人员要发挥研究优势,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面宣传、大力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凝聚共识。一是深层次学习。党的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报告中提出的新判断、新思路、新举措,审计科研工作者要先学一步、学全一些、学深一些,积极发挥表率作用。要通过学会、科研平台及时组织召开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理论研讨会,为学习、交流心得体会搭建平台,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实际成效。二是全方位宣传。充分利用审计杂志、单位内刊等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报道,大力宣传审计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实际行动,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文章和深度评论,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浓厚学习氛围。三是大力度研究。要立足科研优势、业务优势、区域优势,紧密联系审计实际,积极进行科研攻关,科学谋划明年的审计项目和研究选题,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审计工作的具体思路和举措,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加强基础性前瞻性研究,筑牢审计实践创新的理论支撑。近年来,省审计科研所主动服务审计事业发展,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究》《浙江审计“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前瞻性课题研究。全省各级审计机关结合全省重点课题立项,着重围绕审计促进省域治理先行、促进共同富裕、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这些具有宏观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既能完善国家审计的理论基础,扩大审计工作和审计理论的影响力,也能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有效提升了审计层次,夯实了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理论根基。审计科研人员要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需求为导向,对共同富裕及省域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题难题,对事关审计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作深度思考,积极提供解决方案。
(三)推动做实研究型审计,加强审计对象研究提供“智库”参考。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多次强调要开展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是实现审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念和抓手。审计科研应聚焦领导关心关注问题,强化研究型审计理念和思维,深入研究审计对象。这两年,通过探索开展科研人员参加项目、审计人员参与课题等形式,优势互补探索研究型审计,成效明显。下一步,要不断加大对具体领域审计对象的研究力度,对一个行业、一个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观点明确、数据可靠、措施建议切实可行的科研成果,为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参考,做领导决策的参谋,促进完善法规制度和加强宏观管理。
(四)赋能助力审计变革实践,推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省委书记袁家军要求审计机关融入建设变革型组织。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子荣也多次在会议上强调,要打造变革型审计机关。审计工作遇到的难题就是审计科研的重点。审计研究要适应审计实践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强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看家本领和审计实务基本素养,围绕国家审计八大监督领域具体实践困惑开展调查研究。如针对投资、外资、企业、资源环境、经济责任审计等各实务领域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提高的技术方法开展研究,形成经验、技术、方法的传承性研究成果,推动审计聚焦主责主业。
三、努力实现浙江审计科研工作新作为
审计科研工作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优秀科研成果及时转化利用。
(一)坚持并发扬“系统观念”这一思维方法,不断放大审计科研工作格局。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审计工作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必须自觉地坚持和运用好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要对标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把科研工作融入审计工作大局,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努力做到“立足大局看审计、跳出科研做科研”,使审计科研工作打破惯性思维和固定模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真正实现与时俱进。
(二)坚持并发扬“面向实践”这一工作方式,以审计实践为第一跑道。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丰富实践是理论研究的“富矿”。审计科研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很多结论不能依赖于实验室的实验和数据,需要树立面向实践的作风,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了解实情、探索规律、寻求对策。近两年,省审计科研所更加注重强化实务调研,力求研究成果有用管用。2021年,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审计视角下我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梗阻及对策建议》得到省主要领导批示。今年,结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审计研究、PPP项目审计研究、审计机关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课题,省审计科研所先后赴绍兴、温州、台州等地开展调研,并现场实地察看30多个项目点,有效提升了审计课题研究的实务性、针对性。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座谈、参加审计、研究提炼等各环节的锻炼,进一步突出了实战、实用、实效的工作导向,科研与实务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形成了协同高效的对接融合机制。
(三)坚持并发扬“成果运用”这一工作导向,着力发挥审计科研综合效应。这几年浙江审计形成了“一刊两册一鉴”的全方位、矩阵式科研成果载体,在优秀论文评比中增加了“成果转化”情况的综合评估。今年,也对科研考核指标设置进行了优化,并着手汇编出版《浙江审计重大科研成果(2020-2022)》论文集,进一步宣传推广浙江审计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但总的来说,在切实提高科研成果运用水平上仍有很大空间。要采取更多方式把科研成果利用起来,及时向领导反映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进入各级领导的决策圈。要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法规、制度等,让科研成果最大限度发挥效用。要进一步扩大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不断提升审计影响力、学术影响力。
(四)坚持并打好“成事成才”这一根本基础,努力培养一批审计科研骨干。人才是第一资源,队伍建设是审计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在出理论成果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通过课题的平台、研讨的平台、宣传的平台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同时做到出人才、出成果。审计干部参与课题研究,经常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层面思考,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开拓视野,理论、政策和业务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高,看问题系统全面有深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也能在更高角度审视实务工作。要继续开展常态化的课题招标立项结项、论文评选、交流研讨、培训等学术活动,进一步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创新科研活动形式,培植浓厚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互动,为审计科研骨干特别是青年审计人才提供审计实务之外的第二个展示的平台、锻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