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2期 返回首页

审计“利剑”斩断伸向国有企业的“黑手”

发布时间:2023-03-01 15:5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审计“利剑”斩断伸向国有企业的“黑手”

□ 陈丽芳

南方四月的天气阴晴不定,还有一丝丝夏天将来即来的燥热感,驻秋业集团审计组办公室内,审计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对该集团的审计调查工作。秋业集团主营业务是产业基金业务、融资租赁业务、转贷业务和资管业务四大业务板块,本次审计聚焦审查这四类业务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廉政风险。由于秋叶集团设立的初衷是投资、运营、管理江州市政府产业基金,故审计组将产业基金业务作为重点核查的内容。

审计瓶颈难以突破

进点会后,对秋叶集团经责审计的现场实施全面铺开,审计组对各个业务进行分工,努力实现对所有风险的全覆盖。三个星期过去,每个模块的疑点线索和问题逐渐浮现,唯独产业基金模块的审计核查工作停滞不前。主审李玉反映,秋业集团投资管理的市政府产业基金项目,每个项目立项、投资及投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均按照文件规定执行,除个别产业基金项目未公示、基金返投比例未达标等不规范外,未发现有重大决策失误、廉政风险漏洞等情况。

秋业集团投资管理的市政府产业基金项目,其设立宗旨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将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有效结合,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江州市实体经济发展。因此,每个产业基金项目的投资额少则千万,多则上亿,甚至十几亿。若产业基金项目出现问题,将会对江州的实体经济和政府的权威性产生较大影响。鉴于此,审计组商量决定,目前产业基金组的审计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投资的表面,还需要更加深入。

是否对产业基金的投后情况进行延伸审计,延伸审计后能否抓住产业基金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一旦延伸将会消耗本来就紧张的审计资源,投入和产出不一定成正比。这些问题让审计组陷入两难。

一张银行回单上的秘密

为了产业基金的核查有所突破,审计组讨论后最终决定延伸审计基金管理人和基金财务账套。审计组选取产业基金投资金额较大、市领导较重视的光明基金作为试审对象。经过局领导与对方沟通协调后,审计组取得了光明基金的电子财务数据、原始凭证、合伙协议等相关资料。

根据合伙协议,光明基金总投资规模5.0001亿元,其中秋业集团出资1.5亿元、社会资本出资3.5亿元,基金管理人出资1万元,基金投资期5年,基金管理人为集睿(京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山集睿),该基金于20171月开始建账,2017年上半年,出资人资金全部实缴到位。审计人员查看了基金的电子账套,财务数据反映的情况基本与协议一致,办公费用列支方面等也未发现异常,项目投资也均按照相关协议约定出资。唯一觉得奇怪的是,基金合伙协议中规定,基金管理费4000万元一次性付清,按照惯例,基金管理费一般一年一付,为何光明基金不按常理出牌,将这么不符合常规的做法写进了协议里面,出资人又为何都同意签字了呢?带着疑问,李玉先在电子账套中查看了基金管理费的支付情况,发现管理费确实在光明基金成立当年分四次已经支付,但除已经支付的3900万,尚有100万元直至审计时仍未支付。疑问不断累积,审计人员苦于找不出问题,只能翻凭证希望得到启发。

李玉翻阅了四笔光明基金支付的管理费凭证,发现了更大的疑问,原来除了2900万元管理费支付给基金管理人京山集睿之外,竟有1000万元支付给了江州嘉坤投资管理公司(以下简称江州嘉坤)。凭证后附的付款审批单上摘要载明支付基金管理费,收款单位为京山集睿,但银行的支付回单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收款单位是江州嘉坤,若非审计人员仔细,差点错过这张小小银行回单上的“秘密”!这一发现非同小可,主审马上汇报组长,审计组内部炸开了锅。李玉说:“为什么应该给京山集睿的管理费却支付给了江州嘉坤,是不是这两家公司是母子公司?”张超说:“如果母子公司,一家公司在京山,一家公司在江州,这不太合常理。”小项说:“我刚才用企查查搜了下,这两家公司根本没有一点关联!”组长何明说:“为什么基金管理人会同意将这么大的一笔钱打给跟自己毫无关系的公司呢?这家江州公司太可疑了,很可能跟被审计单位或某个人存在一定的联系。”

解开谜团

通过与基金管理人几次电话沟通,对方都未能解释清楚将基金管理费打入江州公司的原因。为了不打草惊蛇,审计组将情况汇报给局领导后,决定先查询1000万元的资金流向。审计人员李玉和张超拿着经局长签发后的银行账户查询协助通知书,去银行查询江州嘉坤的资金流水,发现该公司在1000万元资金入账后的当天,立即将钱以银行本票的形式开给了个人应明明的账户。

“这个应明明不是海州某家机械厂的法人代表吗?秋业集团还以产业基金的形式投给了这家公司1000万元,我当时还奇怪,这家公司经营状况很差,财务报表显示已经资不抵债,且公司从事的产业是落后产能,并不符合我市产业基金扶持的对象啊!”一直在核查产业基金投资项目的审计人员小项说。

审计人员张超说:“这家公司在海州,秋业集团的老总蒋进也是海州人,中间会不会有什么牵扯呢?”

“你的怀疑不无道理,看来银行流水我们还得顺着查下去。”审计组长何明说。

经过几次银行流水查询,审计组终于将1000万元的资金流向理清楚:这笔钱从光明基金出来,打到江州嘉坤后,先后逐个流向了应明明、应坤、应强等个人账户,最终大部分资金流向了林凡的个人账户。

“应坤和应明明是父子关系,我在相关资料里有看到过。”李玉翻出秋业集团的一本对外投资档案中的法律尽调报告,里面有应明明详细的家庭关系资料。

负责查看秋业集团报销凭证的审计人员说“秋业集团也有一个叫林凡的,在财务报销凭证里经常看到他报销油费、办公费等一些杂费,不知此林凡是否彼林凡?不过蒋进调离秋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后,这个林凡的报销痕迹也没了。”

“我们可以根据林凡的银行账户,查询到此人的身份信息。比对下两者是否为同一人。”小项说。

何明接话道:“我会向领导申请,请领导签发林凡的个人银行账户协助查询通知书,李玉、张超,你们俩还得再跑趟银行,我们一定把这个证据做实喽。”

另一边,何明找来秋业集团的人事部经理聊天,逐渐把话题转到了林凡的身上:“对了,我看你们单位有个叫林凡的,经常报销一些杂费,他在你们单位是干什么的?”“他呀,是我们蒋总的驾驶员,不过蒋总调离后,他也离职了。”人事部经理脱口而出,何明不动声色地点点头,不再细问下去,只向其要来了林凡的身份证号码。

人事部经理一走,审计组内气氛瞬间雀跃了。“太好了,1000万元的管理费跟蒋进牵连起来了,原来这个林凡是蒋进的驾驶员。”小项忍不住开心道。“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我们还要看李玉那边查询到的银行资料再说。”何明连忙劝住小项。

没过多久,去银行查询的李玉和张超回来了,根据银行提供的林凡个人资料显示的工作单位和身份证号,全部对上了!对于如何取得蒋进存在利益输送的实证,审计组向局领导汇报情况后,一致决定将该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给江州市纪委彻查清楚。“马上着手移送事宜!”何明发话道。

令人诧异的是,在审计组审计移送书还未送出时,被审计单位已经听到了风声,竟将1000万元的款项重新还回了光明基金。审计组不禁哑然失笑,钱虽然回来了,但违法违纪事实已经构成。另外,根据市纪委的前期调查反馈,江州嘉坤名字由来,取自蒋进和应明明双方子女的名字,不得不说对方的嚣张和明目张胆。

再接再厉

1000万元资金已经移送市纪委,算是基本告一段落,但对于此次经责审计项目来说却像撕开了突破口。“蒋进自2014年秋业集团成立时,一直担任一把手,投资成立了诸多市政府产业基金项目,难道只有我们抽查到的这一个存在拿管理费回扣的情况吗?”主审李玉问。审计组内部又开始讨论起来,审计人员张超说:“我觉得不会,人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只会越来越贪,这笔1000万元不是个小数目,基金也不是产业基金投资初期的项目,我相信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其他审计人员均表示赞同,“那就继续挖吧!”审计组长何明发话道。

审计组长搜集了各组核查反馈的结果发现,秋业集团对江州名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名星公司)以产业基金和十多笔委托贷款的形式向其投放了上亿的资金,经核算,投放的委托贷款资金利率远低于集团投放委托贷款资金的平均利率,有几笔利率竟然低于秋业集团的内部规定下限。“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家公司可以作为我们深入核查的对象。”审计组长何明建议道,其他审计人员也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审计人员根据名星公司留在秋业集团的档案资料了解到,该公司从事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业务,企业效益还不错,但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流。公司与秋业集团从事的业务完全不相同,审计暂未找到这家公司与秋业集团或蒋进个人的关联性,显然单从经营业务上核查无法有突破。经过内部讨论后,审计组扩大了核查范围,从工商部门取得工商变更登记资料,决定看看企业的历史变迁情况。工商变更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成立的十几年均由叶胜控制。但奇怪的是,在秋业集团第一笔委托贷款资金投入后,该公司就开始不断地变更股东信息,截至到审计时,股东人数已经从1人增到了4人,且公司每年都在分红。对于这些股东的名字,审计组都很陌生,疑团不断增大,审计组却找不到线索,无法进一步查实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审计工作又一次陷入了僵局。

审计组长何明将以上疑点线索汇报给了分管局长赵文,赵文说:“我们可以口头向市纪委说明情况,让他们协助查询下是否能够突破,毕竟他们的手段比审计多,你们不要忘了,之前发现江州嘉坤的名字由来的可是市纪委。”一句话醍醐灌顶,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审计组向市纪委反映相关情况,希望得到他们的协助。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组长何明怀着忐忑、期待的心情回到了审计组。几天后,局领导激动地打来电话,名星公司的股东情况已经查清楚,变更的其中一位股东竟然是蒋进的“马甲”,审计组立即着手移送事宜,至此,审计疑点线索的最后一公里终于突破,整个审计组都松了一口气。

在审计组送出以上两份移送书后,还没等市纪委市监委立案,蒋进已经抵不住压力,主动向市纪委投案自首,交代了更多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多名县(市、区)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人员被牵扯。后经相关部门查实,涉及该案件的相关人员共有4人被判刑,3人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1人警告处分,国企人员1人被辞退。至此,藏在国有企业中的大蛀虫终于被揪出,还了市属国有企业一片清朗的天空……

案例启示

新形势下,各种违法违纪形式层出不穷,手段也更加隐蔽,审计工作也必须应势而为,特别是在项目实施中如何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需要审计人员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如借力纪委的资源,实现“审纪”联动、利用大数据审计等手段,延长审计监督触角,织密违法违纪行为的监督网,为全市国有企业筑牢廉政风险防控墙。

(文中机构和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台州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