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开展自来水公司同步审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7 09: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开展自来水公司同步审的实践与思考
□ 励佩珍 顾 霄 赵丽平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联动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质效,宁波市某区内审协会组织乡镇内审机构开展了自来水公司(厂)经营情况及财务收支审计,并与区审计局开展的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调查中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审计同步实施,取得良好成效。
一、探索乡镇内审同步审计
一是目标创新。此次审计通过厘清辖区内镇街供水方式及供水体制机制,以水源保护及饮用水安全、水费收入、价格和成本补偿情况为主线,分析发现自来水供水单位在经营管理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和乡村振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内容创新。基于不同供水方式的结构、水源及工程设计等情况,以供水单位的资产、负债及财务收支,水费收入及相关支出,水费价格变动,供水相关投资等要素为对象,分析查清供水充足情况、水费收入及成本补偿情况、相关设备投资资金来源等情况。
三是方式创新。按照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调查中的农村饮用水安全审计的要求,推动指导全覆盖。强化数字赋能,坚持数据分析先行,发挥区审计局数据管理中心作用,做深做实非现场分析,对内审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和全程审计业务指导,将大数据审计理念融入审计全过程,发挥大数据引领和支撑作用,有力拓展了审计广度和深度,实现了精准审计。
二、审计取得的成效
此次同步审计,了解到该区现行的城乡供水方式有大管网供水、乡镇水厂供水、村级水站供水3种形式。主要发现三方面问题:
一是乡镇水厂运营负担较大,亟待从省级层面对水资源费征收政策进行完善。乡镇水厂作为大管网供水和村级水站供水的补充,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深化用水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该区5个乡镇水厂,提供全区近三分之一人口的供水量,但其中4个水厂于2019年出现亏损。主要原因是水资源费负担较重。乡镇水厂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不对村民收取水资源费,而我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仅将村级水站纳入免征水资源费范围,乡镇水厂仍需按规定交纳水资源费,导致其负担较重。
二是乡镇水厂存在漏损情况,建设资金亟待解决。农村原有供水管网已使用长达10-15年,损坏、腐蚀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水质安全,迫切需要改造。但乡镇水厂属于集体经营性质,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资金大多依赖水利部门经费补贴。以某镇水厂为例,其于2017年谋划管网改造工作,测算需要资金8000余万元,因所需资金只能通过水利部门以自来水改造工程项目专项经费的方式筹集,渠道单一,管网改造工作推进缓慢,漏损问题一时难以根治。
三是部分达标提标后新建的水厂管网利用率低,运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该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新增水厂管网已覆盖大部分农村地区。但仍有部分村因村级水站供水免费,而乡镇水厂供水需要缴费等原因,村民对使用水厂供水产生抵触心理,导致供水仍以村级水站为主,新建的管网未能充分利用。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相关规定。当前,在用水体制和村民习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需要对《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等政策进行调整。建议将乡镇水厂水资源费纳入免征范围,或者改变收费方式,按实际用水量收取水资源费,并对乡镇水厂管网修复给予一定补贴,减轻经营负担。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在当前基层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建议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同时适当创新融资渠道,增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力度。对于必要项目资金可选择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融资渠道解决当前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三是适当减免水费。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选择水厂供水,建议加强饮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用水户“水是商品”的计收水费意识。针对原村级水站供水用户,可通过创新收缴方式,如推行“定量免费、超量付费”、分类水价、阶梯水价等水费定价与收缴制度,给予一定免费用水额度,引导民众使用水厂用水。对已无供水业务的其他镇街水厂建议办理工商注销,及时清理。
总结本次同步审计成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提升了内审成果。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区审计局以审计专报等形式提出针对性建议,其中《基层建议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政策,缓解乡镇水厂运营负担》被浙江政务信息(每日要情)录用,《镇级自来水厂管理亟待完善》《我区农村引用水提升存三方面问题亟待破解》获区委领导批示。另一方面,构建了协同工作机制。内审人员对辖区内自来水厂存在的内部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掌握的比较清楚,组织他们按照统一的规程、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进度来协同作战,大大节省了审计时间,大幅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果,实现了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互促互长、共同提高。
三、对推进同步审计的几点思考
当前,乡镇内审开展同步审计在鄞州尚处于实践起步阶段,作为一项方向性、战略性的内审转轨创新,同步审计还有大量的"克难攻关”工作要做: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力量。推进同步审计实质上是对内审思想、内审布局和审计实施的再盘点、再定位、再构造。在这盘点、定位和构造中,极其关键的是要以系统的思想来整合和统领整个审计工作,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审计模式的束缚,变革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式。下步,建议区政府出台《建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协同工作制度的意见》,对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在项目计划、实施方案、违纪违法问题线索通报移送、审计发现问题梳理总结反馈等方面的合作做出明确规范。
二是坚持精心部署,扎实服务党政中心工作。要敢于洞察和分析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工作重点和矛盾凸显点,从中选定每个时期的审计方向;要善于站在党委政府的层面进行审计定位,从中确立每个时期的审计目标。在年初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时要注重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规划找准着力点,揭示和反映问题要注重抓住主要矛盾及根源,解决问题要注重服务改革发展稳定成效,着力揭示问题、完善治理、服务发展。必须始终贯穿突出重点的理念,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重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展开项目实施,从中揭查、提炼和反映重要部位、重要环节、重要方面的重大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三是坚持抓牢主业,探索与同步审计相适应的内审管理体系。一方面要履行好主责主业,切实开展减税降费、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内部控制及风险监测审计、关联交易评估、隐性负债、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等,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不断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另一方面,要着力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随着下步更多同步审计的开展,审计数据与情况的容量和流量也会不断放大,从序时看,这些审计数据与情况会不断地处于添加、删除、替换和更新之中,还有大量的实时加工和提升工作,传统方法显然无法应付。必须加快实现内审技术方法体系重构和突破,特别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加快实现内审管理科学化、高效化。以现代信息技术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内审行为,防范内审风险;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技术为审计工作采集实时化、加工经常化、研究组织化和提升制度化提供技术支持等。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