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7 09: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探索
□ 陈 蕾
开展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的有力手段。2019年以来,全省组织对近30名市、县(市、区)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对规范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起到积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一、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
通过近年来对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和探索,围绕党委宣传部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主线,对照“五审五评”审计评价体系,以及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清单,审计应重点关注“五个能力”。
(一)关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执行能力。结合党委宣传部门重大决策部署、重大目标落实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执行力。一是聚焦重大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如机构改革是否落实到位,职能划转后的工作机制是否顺畅。二是聚焦重点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如各地党委宣传部门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任务、助企惠企扶持政策等的落实情况。三是聚焦重要工作部署推进情况。除了关注重点工作是否有部署落实之外,还要看是否真推真干、实建实用,比如宣传部门重点推进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推进、使用情况。
(二)关注谋划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担当能力。审计围绕党委宣传部门的职能特点、工作重点,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把握“三个看”。一看推动宣传文化事业发展的举措实不实。如有无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有无制定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无因缺乏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或相应的配套措施,导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政策失灵,推动发展不够有力的情况。二看任务推进力度够不够。看“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完成情况,各项规划目标是否实现,有无存在滞后、取消、调整的项目占比较高、推进不力的情况。三看资金使用绩效高不高。关注专项补助资金的有效性,有无存在连续补助、超额补助、无效补助及补助程序不到位、支付手续不规范等情况。如连续多年给同一家企业发放补助资金,或发放的专项补助资金远高于实际税收贡献等现象。
(三)关注对重大经济决策的管控能力。经济决策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审计中围绕制度建设、决策执行、取得成效等方面,从源头、过程、结果全流程看领导干部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管理能力。一是从源头看民主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如有无制定部务会议议事规则,规则内容是否完善,有无明确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上会研究的范围、标准、程序,有无因制度不健全导致部分重大经济事项集体研究不充分,造成资金损失风险的情况。二是从过程看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关注基本建设、大额物资采购、大额资产处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大额资金使用、公款竞争性存放等重大事项有无集体讨论决策,特别关注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有无决策程序倒置,或者应招标未招标、拆分合同规避招标等问题。三是从结果看决策事项的成效情况。关注决策事项有无实现预期目标,是否存在决策失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情况。
(四)关注资金资产资源风险防控的驾驭能力。如何推动党委宣传部门防范经济风险,统筹兼顾发展和安全,审计中要关注“三个性”。一是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如有无从加强内部管理出发,建立明确的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和票据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有无存在因缺乏完善的内控制度,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风险的情况。二是资金使用的有效性。从资金使用的全链条监督上看成效,如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设置是否科学、分配是否合理、标准是否统一、程序是否规范、监管是否到位,关注有无存在虚报资料骗取财政资金、拨付标准不统一不合理、拨付资金长期闲置的情况。三是对下属单位监管的充分性。关注对下属单位的重要经济事项有无存在失管、失察的情况,有无建立对下属单位的监管和考核制度,下属单位有无建立重大经济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等。
(五)关注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的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职中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情况审计,有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审计中要看有无存在津补贴发放、“三公”经费支出、人员监管等方面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如在绩效考核年薪以外,巧立名目违规发放节假日福利费的情况,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因监管不到位存在工作人员通过收受回扣、套取账内资金,长期公款私存并存在公私混用等违反廉洁自律的情况。此外,还应关注被审计领导干部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对以往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责任的落实情况。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审计监督的广度还不够。根据领导干部管理权限,按五年一届计算,全省列入审计对象的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101名,加上干部任期未满五年调动,从项目计划管理角度和审计力量安排上,要实现对党委宣传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存在较大难度,且从当前审计人员配备看,人少事多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反映问题的深度还不够。从当前各地审计实践探索情况看,对党委宣传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目前仍以“散打”为主,主要表现为点上分散,各自为战,没有形成面上的统筹和线上的联动,同步共振效应不够明显。同时由于党委宣传部门经济责任审计还处于初行初试阶段,各地对审计重点内容和问题的定性定责尚存在不统一的现象,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甚至还存在畏难情绪,存在反映问题底气不足、审计走过场现象。
(三)成果转化的效度还不够。囿于党委宣传部门的重要性、领导的权威性,在审计中,对审计成果的提炼、转化和运用还不够,通过审计揭示问题、促进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推动政策落实的力度和效度还不够明显。
三、做实党委宣传部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科学统筹。加强全省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统筹,提高审计效能。一方面要抓重点地区针对性审,对任期时间相对较长、经济体量较大的地区优先安排项目。另一方面要抓重点内容灵活性审,如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多发问题以专项审计调查的形式进行“经济体检”。同时探索建立全省党委宣传部门大数据审计分析模型,运用大数据手段强化审计分析能力,提升审计效能,从根本上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
(二)提升监督效能。一方面要强化审计部门上下协同,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监督合力,同时推动审计部门与党委宣传部门间的工作协同,通过内外联动,提升审计质效。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审计能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克服畏难情绪,既“敢于监督”,又“善于监督”。
(三)促进成果转化。一是注重审计整改,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做到真改严改,避免“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二是注重成果提炼,全面梳理问题清单,制定风险防范清单,揭示审计发现的典型性问题、共性问题,实现横向和纵向的风险预警,避免类似问题反复出现,在“治已病”的同时做到“防未病”。三是注重经验总结,将审计实践转化为操作指引,提高后期审计的针对性、高效性。
(作者单位:省厅经责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