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三审融合”智慧审计 构建“一核一网一链”数智监管一体化全覆盖
发布时间:2023-07-13 17: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三审融合”智慧审计
构建“一核一网一链”数智监管一体化全覆盖
□ 许丽兰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新部署,数字化改革是对区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杭州市西湖区审计局聚焦打造数字监管变革新高地,构建“三审融合”智慧监管应用,作为数字政府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纳入杭州市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同时并联省审计厅审计大脑、“一法一条例”审计数据治理、浙江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等重大应用建设模块试点建设,形成数智审核监管“一核一网一链”全覆盖,切实提升审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数字监管新水平。
一、构建国家审计“一核心”,实现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协同驱动一体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构建“三审融合”智慧监管应用充分体现国家审计主导项目融合、数据关联智慧监管等功能,创新公共投资审计数字化监督体系机制和数字化组织模式。
一是创新国家审计数字长效监督。构建以国家审计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数字监督长效监管,通过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数据资源要素共享构建数据交互核心,如对审批程序、概预算、招投标、重大变更、工程进度、工程款支付等环节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共享,建立多部门、跨行业数据关联分析、问题研究和整改销号,按照问题性质、类别、整改情况形成整改模型,进行问题预警并落实整改,推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提升。
二是创新“一窗三库”融合新载体。“一窗”是指打造一个国家审计智慧核心窗,“三库”融合是指国家审计项目库、内部审计项目库、社会审计项目库交互融合。通过“一窗三库”理念创新,进行制度重塑、流程再造、数据共享、工作协同,实现项目融合、数据积累成库,达到各种数据“秒查”,实现全面精准的“秒审”,项目过程“秒管”,开启无盲区、全覆盖的智慧审计监管新模式,提升全覆盖监管精度和广度。
三是实现八大多跨场景应用新模块。围绕打造变革型审计机关、推动审计监督数字化先行,全方位重塑审计工作机制、组织方式、业务流程等八大多跨场景建设应用新模块,包括审计决策、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问题分析、整改督查、系统交互、功能库等八大场景应用,综合运用模块交互、功能叠加实现监管功能融合,为各部门和党委政府提供审计数据监管、共享和服务应用能力,实现“数据赋能”“数智监管”“数智审核”的目标。
二、构建智慧监管“一张网”,实现数字监管智能、标准、效率一体化
审计数字化研究应用聚焦审计监管网络智能、标准、效率一体化。该应用面向党委政府、街道国企等被审计单位以及协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类用户,打造电脑PC端、手机端同步,协审单位、施工单位等社会群体可通过浙里办手机端实现掌上便捷应用。
一是构建三审融合数字智能监管网。科学制定“三审融合”数字化改革发展规划,从国家审计机关、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协审机构等多个使用主体角度切入提取需求并分析,形成集项目申报、分类审计、监管审核、报告出具、整改反馈等节点为一体的数字审计智能管理系统。投资审计项目融合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监管覆盖158个国家审计年度计划项目、2668个社会审计结算项目、4670个建设单位自行实施内部审核项目,实现快捷精准高效的审计一体化监管新模式。
二是构建部门间全覆盖监管立体网。深层次厘清部门间主体职能和关系,重塑精简流程,突出重点环节,直观展示工作状况,满足领导决策、项目管理、审核业务等各层次需求,覆盖139家行政事业单位、35家国企单位、17家协审单位共2083个账号,实现区域内政府单位、国企平台、社会审计机构等监管100%全覆盖,区域内内部审计指导、社会审计核查等工作实现线上操作和管理规范化,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人员得到有效调动和利用,充分实现审计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
三是构建全过程社会审计数字核查流程网。融合社会审计功能模块,实现社会审计报告核查高效便捷化。社会审计报告从接收、初审、提交、复核、审核实现自动跟踪、记录、统计、留档,核查业务规范、透明。审计机关、建设单位、社会审计单位不再两头来回跑,可将更多精力用于核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实现三方共赢。平台投入使用以来,社会审计报告核查审核流程缩减1/3,核查周期平均缩短18个工作日。通过平台累计发送核查预警信息68条,整改销号问题68个,有效提升数智监管管理水平和绩效。
三、聚焦全过程“一条链”,实现数字监管预警、共享、考核一体化
审计监管“三审融合+数字监管”模式,通过计划管理实现项目数智预警,实时共享畅通审计沟通服务,考核监管实现核查高效公开。
一是实现项目计划一条链管理,主动预警。与住建城建计划、财政预算审核等实现数据打通关联,以项目城建计划为主线,将项目全过程纳入系统平台管理,动态呈现同一立项项目历年实施情况,实现项目全过程跟踪管理。串联并存档相关业务资料数据,建立数据关联,通过数据穿透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并自动分析,系统平台自动锁定造价控制、变更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工程领域的审核监督,形成流程反馈和预警,如实现项目待办预警、关联预警。
二是实现沟通渠道一条链服务,信息共享。通过公共投资项目“三审融合”智慧监管系统,建立审计机关、项目建设单位、协审机构三方之间信息沟通桥梁,系统平台设立政策库、价格库、人才库等应用,通过归集整理系统平台的案例经验、工程造价指标等数据,不断更新丰富数据库体系,提供可量化、可衡量、可比较的重要参考依据。平台共收录相关政策法规、经验信息和人才资料1000余条,方便各方学习政策、积累信息和交流经验,实现政策、信息和经验共享。
三是实现核查考核一条链评价,高效公开。通过系统优化社会审计报告核查监管,对5000万元以上项目进行复审、5000万元以下项目进行抽审,有效提升社会审计报告核查覆盖面。对出具社会审计报告的协审单位实行综合动态管理考核,运用系统平台设定的考核指标进行自动考核计分,实现对核查过程、结果误差率及核查成效进行自动化考核评价。自动运用考核结果,按照问题性质、类别、审计成效等形成考核结果模型图,确保项目审核质量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