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3期 返回首页

聚焦主责主业 聚力财政审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3 17:2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聚焦主责主业 聚力财政审计高质量发展

□ 朱海星 童 欣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责和永恒主题。近年来,长兴县审计局提高政治站位,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种好“责任田”,干好“分内事”,进一步加强财政审计工作,服务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主要成效

(一)坚持守土负责,财政审计效能不断提升。2022年,长兴县财政审计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审计监督,通过财政和政策跟踪审计推动县级和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15项;上报的审计报告、信息专报获县级领导批示42篇次,其中县主要领导批示28篇次。

(二)深化结果运用,财政审计作用不断提升。聚焦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情况,针对审计发现的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权事权不匹配、财政预决算支出差异较大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并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乡镇(街道、园区)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切实增强乡镇财政保障能力;聚焦财政预算绩效,会同县人大财经委推动全国首个《财政预算绩效全周期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地方技术性规范出台。

(三)健全体制机制,财政审计影响力不断提升。结合财政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跟踪审计三类项目审计内容的共通性,提前谋划统筹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式,形成以财政收支审计项目为基础保障、以政策跟踪审计进行持续追踪、以经济责任审计予以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合力,提升审计影响力。2022年,同级审查出问题金额并加以整改4881.53万元。

(四)强化总结提炼,财政审计理论体系不断提升。针对财政审计项目多为大兵团作战的特点,系统梳理临时党支部、审计现场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编制财政审计项目现场实施指引;全面总结财政和政策跟踪审计方法经验,1篇案例入选2022年度全省财政审计业务培训班案例、1篇大数据案例荣获省厅2022年度优秀大数据案例,并有2条大数据审计方法入选;结合财政审计项目取得的成果,将相关问题和案例编入《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重点风险防范清单》,为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加强管理提供参考;2022年财政审计相关文章信息共被《中国审计报》《审计观察》、省厅《浙江审计信息》等省级以上刊物采用10篇次。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重点,推行“核心+专题”模式,提升财政审计精度。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在常态化工作基础上,体现年度和地方特点,每年有所侧重,对上一年度人大预算审查重点部门和财政专项选取几个进行重点审计,做到既深入揭示共性问题,又突出反映个性问题。先行先试,创新与县人大财经委开展协作,对上一年度县人大确定的重点政策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监督,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肯定。2020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审计13个,向相关单位移送问题线索2项;相关专报信息被县主要领导批示15篇次。

(二)突出质效,推行“双主审”制度,提升财政审计效度。审计组中同时设置项目业务主审和数据主审,同安排、同部署、同实施,广泛应用“政策+数据”分析方法,推进审计业务与大数据审计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审计监督的覆盖面和精准度。自2021年推行同级审“双主审”工作制以来,通过数据分析,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部门公务用车管理亟待加强等审计专报2份,获县主要领导批示2篇次,促成县级层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2项。

(三)突出分析,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升财政审计热度。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财政“同级审”全过程,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演绎路径做到整体把握、层层聚焦、锁定重点、揭示问题;针对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按照“后果-原因-规制-政治”的归纳路径去分析表象、研究机理、提出建议、督促落实。审后对项目成果、组织方式、分析模型、技术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客观分析好的做法和不足,提升审计人员能力并为以后项目开展打好基础。

(四)注重政策落地,坚持民本为基,提升财政审计温度。聚焦民生,深入开展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及时揭示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查处老百姓身边的微腐败。2022年实施的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资金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已向纪检等部门移送问题线索6个,17名国家公职人员被追责,相关事项在2022年全县勤政廉政大会上作为警示案例通报;项目审计报告和相关信息专报得到县领导实质性批示16篇次;通过审计,推动县级层面出台制度3项,主管部门出台制度2项。

(五)注重健全机制,坚持引领统筹,提升财政审计力度。分管领导每周召集召开审计项目工作例会,聚焦各阶段审计重点,督促审计组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工作分工和时间要求实施审计;坚持大财政审计理念,采取经验交流、审前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提升财政审计专业化能力;坚持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把青年审计骨干放到财政审计项目中锻炼培养。2022年,1人被县人大常委会聘为财政经济专家顾问。

(六)注重多方协作,坚持联动协同,提升财政审计强度。聚焦财政审计监督“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出台《审计动态监督制度》,加强与县人大财经委、县纪委监委的协作,构筑全过程财政监督体系。审计机关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后发《协助审计实施函》,商请对审计实施过程提供必要的支持,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出具审计报告后发《协助审计整改函》,商请合力推动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被审计单位未按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的,出具《审计整改督促告知函》并抄送给协作单位,商请协助推动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的意见。2022年同级审实施过程中,收到各类意见建议或提醒审计需重点关注的事项5条;20226月,县人大对上一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未整改到位的3家单位共3个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

三、下一步打算

(一)做优财政审计大平台。一是实行集中指挥,突出谋篇布局,制订系统方案,为整体审计工作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提供方向指南、路径指引;二是深化项目融合,注重统筹兼顾,将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有机融入财政审计工作方案,做到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三是打破科室层级界限,共享审计资源。

(二)统筹优化组织方式。一是统筹调配优势审计力量,运用“大兵团作战”模式,统一开展行动,更加注重财政审计工作的横向配合和纵向联动,更好发挥整体合力,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优化业务流程,编实做优审计实施方案,增强审计针对性,确保整体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优化“双主审”模式,强化数据攻坚,将数据分析贯穿审计始终,实现深度融合。

(三)全力提升审计质量。一是牢牢抓住审计质量“生命线”,狠抓审计现场管控,严格落实审计组组长负责制,严格执行《长兴县审计现场实施质量控制30问》,加强审计组现场管理和内部控制,夯实审计质量基础;二是狠抓决策成果开发,提升审计质量层次;三是狠抓审计整改落实,增强审计质量效益。

(作者单位:长兴县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