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5期 返回首页
往期书刊
从习近平用典悟审计之道
发布时间:2023-07-13 17:5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从习近平用典悟审计之道
□ 丁 艳
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旁征博引、画龙点睛,展现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学习习近平用典,既可以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又能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转化中把握时代脉搏。围绕主题教育总要求,我结合习近平用典和审计工作谈三点粗浅感悟。
一是从“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中悟政治立审之道
“《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道出了《春秋》所推崇的全国各地风俗教化相同,九州方圆政令法规贯通的“大一统”共同体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和民族工作时都引用过这句古语,意在强调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审计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重大工作,始终把坚持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政治统领,把讲政治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在经济监督中充分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实践证明,正是有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自指挥和坚强领导,审计才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权威、制度权威和工作权威,审计监督的最大信心和最大底气也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从“一枝一叶总关情”中悟执审为民之道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多个场合引用了这句诗,以此说明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显著特征,贯穿于各个方面。“人民”一词也成为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关键词、高频词、经典词。
坚守为民情怀是审计人的初心所在,践行人民立场是审计人的职责所系。审计工作的“人民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人民立场在审计领域的生动实践。老百姓的一桩桩琐碎“小事”,是构成审计心怀“国之大者”的重要内容。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将促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急难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着力点和切入点,开展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确保党和人民赋予审计的监督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三是从治学“三境界”中悟以研促审之道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短论中引用。他提到,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其次,要勤奋努力,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
无独有偶,审计理论研究工作与此“三境界”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要有“立”的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前进指引,立足审计工作大局开展有方向、有目标的研究。其次,要有“守”的坚持,做科研、写课题,要以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解剖麻雀”、追根溯源,下足实打实的绣花功夫。再次,要有“得”的价值,只有历经反复思考、不断打磨、细思明辨的研究成果才能在切实服务中心工作、服务领导决策、服务审计实践中提升显示度和贡献度,从而实现审计理论研究的价值。
乘势而上千帆竞,策马扬鞭正当时。作为审计青年,我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思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担当作为、奋力拼搏,以实际行动为审计事业增添青春亮色。
(作者单位:省审计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