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19期刊发白剑峰署名文章——立足经济监督 强化使命担当 更好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时间:2024-10-15 09:0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按:《中国审计》杂志2024年第19期观点栏目刊发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白剑峰署名文章《立足经济监督 强化使命担当 更好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原文如下,现予转发。

立足经济监督 强化使命担当

更好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

白剑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作出重大部署,这是新征程上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举措。审计机关作为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推进力量,要坚持以改革精神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聚焦权力规范运行,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

胸怀“国之大者”,深刻把握新时代审计监督在反腐治乱中的职能定位

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职责。

审计在反腐治乱中发挥“尖兵”“利剑”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其中,“不敢腐”是前提,重在形成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强大震慑。当前,审计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提出的“如影随形”重要要求,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资源,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开展重大审计项目,全面如实揭示和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公正得出审计结论,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体现审计监督利剑高悬的威慑力。新征程上,要着眼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推动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在识别腐败风险、发现腐败问题线索以及铲除腐败根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审计在经济运行中发挥“探头”作用。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从审计实践看,审计专司经济监督,开展常态化“经济体检”,有专业优势,没有部门利益,在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从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入手,沿着资金、项目流向监督公权力运行,看好“钱袋子”“账本子”。面对当前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国家审计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凭借专业性强、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运行“探头”作用,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金融、房地产、粮食、能源等重点领域,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短板弱项提出高价值的解决方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发挥独特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这赋予新时代审计工作新的政治定位和使命任务。顺应新定位新要求,审计要突出权力制约、依法治权、查弊纠偏,将党的自我革命有关要求实化为具体审计内容,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思想根基,更好融入全面从严治党大局。

“经济体检”精准发力,坚决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

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是发挥审计实质性震慑作用的根本要求。审计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沿着资金、项目流向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实现审计监督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紧盯重点领域。当前,腐败在主体、方式、手段上发生“变异”,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滋生。与传统腐败类型不同,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间接性、市场性特征明显,通常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审计要高度关注金融、国有企业、能源、医药、基建工程、招商引资、政府采购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对有关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资金分配和重要事项审批等进行重点监督,推动深化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整治。要高度关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粮食购销等民生领域,突出共同富裕、乡村振兴项目等重点,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

紧盯“关键少数”。围绕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高度关注领导干部权力配置和运行轨迹,加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力度,巩固提升任中审计比重。围绕权力变现期权化、风腐交织等腐败新特点,聚焦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开展审计,高度关注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重点关注重大事项决策权、重大项目审批权、重要资源分配权等,对腐败问题进行重点、深入揭示,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推动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强化穿透式审计。审计人员要拓宽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增强发现腐败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审计手段上,要紧紧抓住权钱交易这个腐败的本质特征,培养穿透性思维,强化穿透式审计。要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做深做实现场核查,紧盯资金流向和责任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由事及人,强化全链条穿透式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要厘清问题事项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原因,以钉钉子精神穿透资金背后的经济业务实质和违规违纪违法事实,确保审计项目审深审透,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

聚焦抓本治源,一体推进腐败惩治与防微杜渐

新征程反腐败斗争,必须在铲除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上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审计机关要通过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推动从个案清除、重点惩治向系统整治、全域治理转变。

构建审计整改工作闭环,推动体制机制重塑。要常态化抓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坚持和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强化“提出要求、建立台账、督促办理、验收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推动被审计单位压实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对其管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要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源头治理、加大问责力度等,确保在解决具体问题和完善机制制度上取得实效,真正实现“整改一个问题、固化一项机制、完善一项制度、治理一个领域”,防止类似腐败问题再次发生。

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为鉴,推动形成善治长治闭环。反腐败查办案件不是目的,发挥治本功效才是根本。审计机关要坚持结果导向,结合审计对象实际,围绕重大问题、高风险领域,锁定审计重点聚力攻坚。审计一个领域或单位,要把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揭示出来,形成实质性震慑,在防止苗头性问题转化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问题、违法违规意念转化为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更大力度抓好审计整改,将审计成果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强化风险清单、警示案例编制,开拓由治到防新路。系统梳理近年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以及国有企业、投资、金融等关键领域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风险点,编制印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风险防范清单和重点领域风险提示清单,列明问题表现形式、违反的相关法规依据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帮助各单位规范行权、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腐败现象的规律性和趋势性总结研究,在全省审计系统层面总结审计推进反腐治乱的经验、提炼共性腐败问题、形成案例警示,立足宏观分析问题原因、提出建议,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有效办法,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强化贯通协同,健全完善协同反腐败工作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审计机关要牢牢把握加强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原则,强化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始终保持零容忍震慑不变,全力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突出目标导向,科学谋划监督重点。研究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协同的适用情形、运作方式、工作流程、结果运用等并形成规范,明确监督边界,确保各司其职。加强监督计划的沟通协调,在反腐治乱方面找准贯通点、契合点、落脚点,既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推动贯通协同顺畅高效。

突出问题导向,科学研判疑难问题。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日常联络对接,研商协同配合事项,及时通报重要情况,统筹推进监督工作。对于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要加强过程研判,从不同监督主体的不同专业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推动问题查深查透。

突出结果导向,移送查处闭环管理。完善对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反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认真落实责任主体“参与决策、造成后果、利益输送”的证据闭环,确保审计移送的问题线索立得住、查得实,提升移送问题线索成案率。加强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日常信息互通,建立线索移送通报、线索处置反馈等机制,就线索传递的程序要求、对接部门、结果反馈、时限时效等予以明确,推动做好闭环交接,缩短反馈周期,有效推进问题线索处置。

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审计反腐倡廉“排头兵”

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审计机关要以培育审计职业精神、提高审计专业能力为抓手,树“敢审”之志、育“能审”之为、强“善审”之能、立“勤审”之风、守“严审”之规,全面打造经济监督“特种部队”。

夯实研究型审计“基本功”。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适应客观需要,审计机关要坚持系统思维,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问题当课题研究、把建议当课题研究,扎实走好研究型审计必由之路。要发挥审计项目计划龙头作用,结合纪委反腐败工作要求,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审计监督。要准确把握当前腐败的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深入研究腐败链条和反腐路径,坚持用政治眼光研判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通过揭示经济问题、经济责任,反映政治问题、政治责任,更加注重本质揭示、系统把握、发展应变,全面提升审计服务全面从严治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

激发大数据审计“强动能”。大数据审计在发现疑点、精准定位、综合分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强化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提高大数据审计能力。围绕重点领域,总结大数据审计工作经验做法,推广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深入研究数据需求与应用需求,梳理固化行业大数据审计的思路和方法,形成行业审计方法体系,在具体审计项目中形成数据分析线索,提升审计工作质效。创新审计思路和技术方法,可探索研究“无项目数据分析”模式,开展公共数据集中分析,为审计组推送精准、有效的审计疑点,为审计项目立项提供参考依据。

争当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深耕者”。要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以坚决态度直面问题、勇于担当,以务实举措聚焦发力、真抓实干。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对审计中发现的腐败问题,要有理有据有节坚决斗争到底。要提高斗争本领,善于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开展分析比对,不断开拓新思路、实践新方法,培养过硬专业能力,加大审计力度,助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作者系浙江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