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海曙、临海扎实开展“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

发布时间:2024-09-27 14: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分享:

衢州市

衢州市审计局推行审计现场管理一线工作法,创新搭建“三个平台”,全面把控审计宽度、审计进度、审计深度,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能。2024年上半年出具移送线索36条,同比增长100%。

一是搭建质量管控平台,把控审计宽度。编印《衢州市审计业务制度汇编》,涵盖47项审计业务制度,下发全市审计干部500余本,构建全市审计质量管控体系;印发《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导图》,以10张导图明确审计质量分级控制责任;下发33类主要审计文书参考格式,细化审计文书质量管控。

二是搭建流程管控平台,把握审计进度。画好项目实施“作战图”,全面推行“大兵团+小兵团”作战模式,主要领导统筹全局资源,分管领导统筹处室人员,一体推进项目实施。编制《审计项目挂图作战表》,确保重点项目重点做,一般项目规范做。划好现场管控“责任田”,深化审计组长负责制,明确局班子领导担任重点项目审计组长,每2周现场督导1次以上,今年以来,局班子领导赴一线指导工作40余人次,业务处室负责人基本做到全程在审计现场。建立项目进度“通报制”,实行项目流转单机制,业务处室按流转单内容实时更新每个项目进展,办公室及法规处每月开展进度分析和通报,强化项目计划实施刚性约束。截至目前,实施的19个项目按计划时间推进率达100%。

三是搭建研商协同平台,把握审计深度。推行局业务会议挂号申请模式,以“3-2-1”会商机制,对重点审计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报告等进行3次局业务会议会商,经责审计项目进行2次会商,一般审计项目至少进行1次会商,打造以审计报告为中心的标志性成果,推动项目审深审透。今年以来向市委、市政府报送的21篇专报信息,获领导批示22篇次。从实操层面深化与纪检监察、巡察办等贯通协同,出台纪巡审“三类监督”贯通融合工作流程,畅通互通渠道和途径,推进信息快享、线索快移、结果快出。今年以来,开展工作对接20余次,共收到反馈处理结果5次50余条,其中受到警告及以上党纪、政务处理8人次,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邹慧)

宁波市海曙区

宁波市海曙区审计局以全省“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三清单”“四到位”“五提升”推动审计现场管理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三清单”设置审计质量“标准线”。以需求清单为纽带。局业务科室对今年各自条线的任务部署进行细化,以需求清单推动年度任务清晰化、系统化。以核查清单为基础。该局自2021年起就推行重点任务核查事项清单,今年在原清单基础上新增4个事项,深化审计项目清单制管理。以进度清单为抓手。实行审计项目进度月督导制度,确保各项目按进度推进。今年一般项目的实施方案均在进点后5日内出具,现场实施控制在7个工作周内。

二是“四到位”严守审计质量“防控线”。主体责任到位。压实审计现场管控职责,主要领导深入每个审计项目现场走访2次以上,局分管领导对所有实施中的审计项目每周开展1次现场督导。审理到位。创新审理工作模式,首次召开审理意见交流会,强化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审理。程序到位。严格执行涉民企类调查一把手审核机制,制定了《延审事项备案登记表》,规范外部延伸调查。复盘到位。持续开展审计执法质量检查并融入审计项目后评估,完善审计后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同时以审计项目“双复盘”带动“深研究”。

三是“五提高”筑牢审计质量“生命线”。标准高度再提高。健全完善7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数字赋能再提高。优化“套餐+点餐+加餐”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在加餐环节创新运用国内AI大模型生成审计思路。监督合力再提高。深化与区委组织部协同,“集中进点会+离任交接会+部长会商研判会+结果反馈会”实体化运作。专业能力再提高。推行“双导师”帮带机制,开设审计大讲堂4期,开设午间小课堂,以短、快、新的方式“加餐增能”。整改力度再提高。今年我区首次将审计整改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制定《审计整改工作操作指南》,推动审后整改“一书两函”预警机制再深入。(郑斐)

临海市审计局

临海市审计局深入开展“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以“一表一图一清单”全面加强审计项目全过程管理。今年以来,共完成审计项目6个,出具移送处理书7份,处理人员3人。审计报告、专报获得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44篇次。

一是一张“表”晾晒审计任务进度。为确保审计项目按时完成,年初在局办公走廊高挂“年度审计项目作战计划表”,明确每个项目的责任科室、计划完成时间等,将审计过程分解成10余个工作环节,采用“倒计时”的方法,要求各审计组倒排工作进度,明确各个环节完成时间节点。通过实时更新项目进度,实现项目规划和进度追踪可视化。

二是一张“图”控制审计实施质量。为帮助审计人员更快掌握工作规范和流程,梳理形成“审计业务全流程施工图”。在审计准备阶段,把审计实施方案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要求各审计组探索推行“表格工作法”,对各审计事项进行预设审计问题、罗列方法步骤、细化责任到人、预设审计成果,提前明确审计实施方向。在审计实施阶段,把审计取证标准化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抓手,针对“三公经费”等常规审计事项,设计通用调查表,由各审计组提前下发组织填报。同时将基础数据信息和潜在问题及对应法规在取证单中进行格式化编写,形成标准化作业。在审计报告阶段,把高质量审计报告作为检验审计现场管理的重要抓手,引导审计组成员从政治、政策的高度深入分析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对重要项目的审计报告进行审中、审后“二次审理”及“二次业务会议审定”,在征求意见稿和正式报告出具前对审计报告进行全过程复核把关。

三是一张“清单”跟踪审计整改落实。继续健全审计整改清单机制,以全量问题管控为起点,落实审计组长或主审负责制,在整改到期前30天主动对接被审计单位,根据预期整改完成度对清单实行“三色”预警,对预期能按时销号的问题进行绿色标记,有逾期风险的进行黄色标记,被审计单位拒绝整改的进行红色标记。落实整改销号分级复核制,明确问题销号需经“组长主审、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三重审核。健全审计整改约谈督办机制,出台审计整改约谈办法,督促被审计单位提高思想认识、落实问题整改,形成审计整改闭环管理。(董向阳)

截图-2024年9月27日 14时11分43秒.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