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聚焦三个关键环节科学规范开展审计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10 22: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信息来源:

分享:

今年以来,绍兴市审计局坚持“政治统领为魂、审计项目为王、审计质量为要、队伍建设为本”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强化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落实,确保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项目谋划“优布局”

绍兴市审计局以研究型审计为牵引,通过多轮专题会议研讨,编制年度审计项目统筹实施方案与“审计项目任务清单”,从源头确保审计项目精准对接发展需求。

在项目安排上,紧扣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及省委、市委工作重点,在完成审计署、省厅统一项目基础上,将财政、民生、国资等关键领域纳入重点审计范围,尤其针对工业经济发展、外贸外资管理等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对5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从源头把准审计方向。资源配置中,打破业务处室、条线界限,建立人财物统一调配机制,制定“审计项目任务清单”,根据干部专业能力跨部门组队,目前已选配32名干部参与重点项目攻坚。“以前各处室各管一块,现在像拼拼图,每个专业都能补全漏洞,其他处室干部参与我们处室的重点项目并作为小组长,推动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出具审计移送书7份。这种跨处室调配人员不仅发挥了干部的专业特长,也激发了局内部团队协作意识。” 财政处负责人说道。

同时,绍兴市审计局在审计项目实施统筹管理上更显“牵引性”,对涉及同一被审计单位的项目集中时间段实施,项目统筹率达83%;制定群腐问题整治、护航“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等统领性方案,将优化营商环境、招标投标领域治理等10方面内容纳入年度审计重点,形成“项目+专题”模式,已跨项目核查关键事项12个,实现审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

强化管理“提质效”

绍兴市审计局以“制度规范、方案精准、现场管控”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审计质量管控体系,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制度层面,打造“基础规范、专项指引、实务指导”多层级体系,细化质量管理、业务指导、实务操作3册基础指引,覆盖审计立项、实施、报告、整改审计全流程;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等领域,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环节标准化操作指引》《绍兴市内部审计“一本通”操作手册》,为审计人员提供“工具书”。方案审核上,创新“方案展讲+专题会商”机制,同步项目、经济责任审计及局自定重点项目的实施方案,实行“业务处室初审+分管领导复审+专题会议终审”三级审核把关,杜绝“方案走样”。“今年第一次做主审总怕遗漏细节,有了三本操作手册,每个环节该做什么就一目了然;实施方案有大家帮忙一起把关更加安心了。”从综合处室转岗到业务处室的农环处年轻干部感慨道。

另外,为了推动现场管控更趋精细化,全面推行 “一套清单管全程”,明确8个审前、6 个审中、6个审后要素,将审计组组长、主审及成员责任“量化到岗、细化到人”;深化“日碰头、周会商、月研判”机制,审计组每日交流进展,分管领导每周会商疑难问题,主要负责人每月研判重大线索。2025年以来,局班子成员已到审计现场会商研判58次,确保现场问题“早发现、早解决”。

贯通协同“聚合力”

单打独斗难成势,协同联动方能见效。绍兴市审计局深化与巡视巡察、纪检监察、人大等部门的贯通协同,让审计监督从“独角戏”为“大合唱”。

机制优化先行,推动以反腐败协调小组办公室名义出台纪审协作3.0版,聚焦监督重点共商、数据监督互补、问题线索互移、整改共促四大方向,畅通线索移送渠道,今年以来移送问题线索的层级和覆盖面同比实现“双提升”。与市人大在监督领域开展全方位协同,推动审计提前介入人大预算草案审查、审议议题研究及整改督导等关键环节,成功推动解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未批先建”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人大 + 审计”协同模式还入选省人大“四督联动”典型案例。

另外,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改革项目,联合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编制行业领域典型问题及整改结果认定指引,相关工作成效获省委办信息刊物录用。“今年以来,我们一直依托改革项目进一步健全审计整改约谈移送、贯通协同等各类机制,深化探索以审计发现问题撬动面上规范、深化治理,推动全市域整改工作提质增效。”分管领导说道。

绍兴市审计局将持续深化“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成效,在三大关键环节上再发力、再突破,以更规范的流程、更精准的监督、更高效的协同,为绍兴建设产城人文融合的共富示范市贡献审计力量。

文字|绍兴市审计局 孟秀姿、缪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