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4 14: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信息来源:
2025年以来,嘉兴市审计局深入贯彻“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部署,紧扣审计现场管理、审计成果运用等关键环节,细化“五个一”和“三个抓”工作举措,扎实推动审计工作科学规范提升。2025年1-9月实施的审计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形成63篇信息专报,被批示和采纳82篇次。
以规范为准绳,“五个一”夯实审计质量基础
绘制一张项目流程图,让审计流程“有章可循”。将审计实践经验提炼成可视化流程,把数据分析、定期会商、时间节点控制等做法融入审计项目工作流程图,重点标注调查了解记录、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取证、报告出具等12个关键节点的重点注意事项,明确“数据未清不得进点、疑点未查不得离场”等工作要求,形成了从制发通知书到资料归档的全周期闭环管理链条。
编印一套操作手册,让质量控制“有据可依”。组织编印《嘉兴审计执法规范操作手册》,明确13种主要审计文书及其参考格式、29种主要审计文本及其参考格式,细化主要环节质量控制标准,明确每个环节时间要求、质量管理责任要求、质量管理内容要求,压实审计质量控制责任。编印《审计工作制度汇编》,收录最新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移送、容错免责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相关新规定新要求有效落实到审计工作中。
“第一次参加审计项目总怕遗漏细节,现在有了流程图和操作手册,每个节点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第一次参与财政审计的年轻干部小赵感慨道,流程图让审计新手也能快速“入轨”。
组织一次项目后评估,让管理短板“有处可改”。对2024年度开展的23个审计项目开展后评估,构建“业务处室自评估、审计报告专项评估、经责审计分类评估”的三维评价体系,设置审计业务文书质量、成本效益情况、问题整改成效等7方面52项具体评估指标,梳理项目管理和制度执行问题20余条,并提出完善建议10余条,切实将评估成果转化为提升审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的路径指引。
召开一场经验交流会,让实战成果“有样可学”。利用年初审计工作空档期,召开全市审计项目经验交流会,4名参评2024年全省优秀审计项目的项目主审,5个获评2024年全省高质量审计报告、高质量审计实施方案、穿透式审计案例、现场管理创新案例的作者分享研究型审计思路和审计现场管理经验,推动审计人员从“就问题查问题”向“从体制机制找根源”转变。
开展一轮质量回头看,让基层审计“有例可引”。对各县(市、区)审计局2024年度出具的152份审计报告全覆盖开展质量专项评估,从报告格式规范性、重大问题聚焦度、问题定性准确性、事实表述清晰性、法规引用正确性、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等6方面,系统梳理出14项共性问题,并制发审计报告质量提醒书,推进审计规范化建设。一名审计人员表示,“提醒书里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比单纯的理论培训更接地气,更有助于基层审计报告质量提升。”
以项目为中心,“三个抓”提升审计工作质效
突出专题化研究,抓好审前管理。把审前研究作为项目提质的“先手棋”,今年上半年的12个审计项目,在正式进点前均通过专题会议集中研判审前调查成果,将党委政府关心关切转化为具体审计专题。在财政同级审项目的审前调查中,审计组深研“紧平衡”下财政运行规律,确定财政收支缺口变化、“两新”政策落实、工信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核心专题。
聚焦重大关键典型,抓好动态把控。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每两周会商一次,围绕重大政策落地、重要风险防控和重点民生保障等方面进行研判,该深钻的领域加派力量查透,可简化的环节精准瘦身提速,确保重点工作不跑偏、时间节点不滞后。在今年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紧盯民生实事,联合市纪委开展殡葬服务业专项治理,重点关注市级部门2024年260个购买服务项目,揭示政府购买服务中边界不准、重规范轻管理等问题。
强化大数据运用,抓好数据赋能。印发《大数据审计项目管理办法》,推行审计项目“双主审”模式,每个大数据审计重点项目配备1名业务主审和1名数据主审,形成“1+1>2”的协同效应。在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运营专项审计调查项目中,业务主审负责整体谋划,锚定审计重点,大数据主审牵头数据需求调查和集中分析,审计发现的无偿占用市政公共资源等问题推动了全市面上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完善动态监管机制,强化源头管理。
下一步,嘉兴市审计局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以规范意识筑牢审计生命线,以项目实效服务发展大局,推动“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不断走深走实,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审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