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25 10: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2月14日,全省审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2024年以来,浙江审计以服务全省大事要事为己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立践行“四个为”工作理念,形成质量提升体系闭环,全力护航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强设计夯实监督基础,明确重规范提质效的发展导向
浙江审计紧盯破解“审计作为与审计地位不相适应”这一主要矛盾,做优做强顶层设计,促进审计质量、工作水平实现能级跃升。一是聚焦制度完善靶向点。出台审计项目全员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办法,系统构建计划编制、现场实施、执法检查等一体贯通的质控体系,真正做到了全链条优化,同时梳理248条审计质量负面清单问题,发挥“负面清单”的正面导向作用。二是聚焦贯通协同衔接点。不断推动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结合,强化监督合力,印发完善贯通协同机制的工作流程,建立省纪委、省监委联合参加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反馈机制,实现1+1>2的监督叠加效应,构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大监督格局。三是聚焦审计整改增效点。把好审计工作“最后一公里”,通过坚持和完善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确保审计整改见实见效。首次与省政府办公厅建立协作机制,联动督促整改中央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相关问题,全年通过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推送问题3.5万个,完成整改销号问题2.86万个。
二、抓落实把牢项目质量,答出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浙江解法
浙江审计牢记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以“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为突破口,着力在各个重点领域揭示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在服务大局中显担当,在深化改革中见真章,切实发挥审计实质性震慑作用。一方面是在现场管理上抓实抓细。通过集成审计目标、核查任务、取证事项等要素的“一张清单”,实现了对审计现场的动态管控,开创性制定审计现场实施工作量控制基本标准,从任务分配到成果汇总全程留痕,避免了资源浪费,确保问题查深查透,牵牢审计质量“牛鼻子”。另一方面是在审理评估上守正创新。首次开展“全覆盖”审理,并对重要项目施行“审理前置”机制,确保审计方向不偏、证据链条完整、问题定性精准,在项目后评估中对指标设置、评估方式、组织协调上进行探索创新,做到全过程精细管控,提升“经济体检”精准度、穿透力,做到全过程精细管控。因此,2024年浙江审计的前进步伐更加扎实,全年全省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1777个,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58亿元,推动健全完善制度905项。每一项成果都印证着一个真理——高质量审计是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三、搭平台总结亮晒比拼,亮出实绩淬炼审计标志性成果
浙江审计在不断迈向新高度的征程中,走出了一条“实践-总结-升级”的螺旋式提升之路。一方面是做好总结亮晒。创造性提出每季度召开标志性成果亮晒会,各部门亮晒工作进度,互相比拼标志性成果,不仅为优秀成果培育提供了基础平台,更激励了审计干部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营造全员打造标志性成果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是开展技能比拼。开展审计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帮助审计干部查找弱项、补齐短板,强化审计干部依法审计能力。与省总工会、省直机关工委联合主办全省首届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以6个重点领域开展技能比拼,激发审计干部掌握大数据审计知识的积极性,提升了审计干部的专业素养,推动了大数据模型在审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回望2024,浙江审计以脚踏实地的干劲打好质量根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力求破解主要矛盾,实现审计质量全周期闭环提升。2025年,期待浙江审计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继续以真招破题、以实招提质、以硬招增效,让审计监督真正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利器”,书写新时代国家审计事业“标志性答卷”。
文/宁波市审计局特约评论员 蒋超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