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248239X/2025-00589 | 主题分类: | 审计 |
发布机构: | 省审计厅 | 公开日期: | 2025-02-07 |
文号: |
00248239X/2025-00589
审计
省审计厅
2025-02-07
主动公开
有效
发布时间:2025-02-07 17:4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办公室
(2025年2月7日公告)
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省政府已于2024年11月25日向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现将整改情况公告如下。
一、2023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总体情况
202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反映的719个问题,截至2024年10月底已整改到位453个,其余266个正在持续推动整改;已整改金额282.3亿元,涉及追责问责26人次,制定完善制度2186项。
二、聚焦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开展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省级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方面。主要通过修订完善制度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面不全、应交收益核定不准确问题,省财政厅已通过将13家省级企业纳入2025年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修订完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等方式完成整改。
(二)关于省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及重点下属单位财务收支方面。主要通过规范流程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未严格执行公款竞争性存放政策问题,3家单位已通过修订公款竞争性存放细则、签订定期存款补充协议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3家单位正在通过优化公款竞争性存放方案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关于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征管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执行税费优惠政策不够严格问题,税务部门已通过按规减免、追缴相关税费等方式完成整改。
(四)关于市县财政方面。主要通过加快资金使用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专项债券资金未及时形成实物量问题,10个市县已通过收回闲置资金4200万元、及时拨付使用13.01亿元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市县正在通过加快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重大政策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市县“8+4”政策体系重点任务(先进制造业要素保障)推进方面。主要通过完善项目管理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财政奖补兑现不及时、使用绩效不佳问题,5个县已通过兑现600万元奖励资金、规范政策兑现程序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2个县正在通过加快项目验收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二)关于省级科技资金方面。主要通过督促完成重点科研任务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高校及科研单位部分大型科研设备使用率低问题,相关单位正在通过探索启动部门间资产划转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关于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方面。主要通过土地复垦、整治低效用地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土地综合整治目标任务未完成问题,8个县已通过分类整治低效用地、加快项目投产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10个县正在通过耕地功能恢复、开展土地回收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四)关于市县贯彻落实重大经济决策部署方面。主要通过加强项目监管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招商引资项目缺乏有效监管未达预期绩效问题,2个县已通过退回政策补助款、加强项目履约监管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6个县正在通过收回补助资金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五)关于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加快项目建设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项目推进滞缓或被暂停、取消问题,3个县已通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15个县正在通过加快项目供地等方式持续推动剩余25个项目整改。
(六)关于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项目方面。主要通过督促加强工程质量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相关单位已通过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检修、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等方式完成整改。
四、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开展重大风险防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省属国有企业省外投资方面。主要通过提高投资项目决策水平、拓展招商渠道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投前风险把控不严造成损失风险问题,6家国企正在通过提起股权回购诉讼、提高投资项目决策水平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二)关于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方面。主要通过加强风控管理、优化代偿流程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批量担保业务风控存在薄弱环节问题,相关单位正在通过督促暂停相关业务、加强风控管理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关于2家城市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主要通过加强统一授信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贷款风险防控不严问题,2家银行已通过统一授信、受托使用、收回贷款等方式完成整改。
(四)关于海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主要通过加强盘活低效项目、加强用海审批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部分海洋资源长期低效利用或被违规占用问题,4个县已通过加强海域使用权审批、签订租借协议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9个市县正在通过盘活低效用海项目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五、聚焦共同富裕先行开展重点民生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共同富裕涉农相关政策和资金方面。主要通过加强建后管护、开展抛荒治理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涉农项目后续管护缺失、存在闲置浪费问题,13个县已通过恢复撂荒地块种植农作物、落实建后管护责任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7个县正在通过开展高标准农田抛荒清理整治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二)关于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方面。主要通过收回补贴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违规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和一次性留工培训补贴问题,4个市县已通过收回补贴完成整改,其余2个市县正在通过加快清理清退违规安置人员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关于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方面。主要通过加强日常监管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个别集采药品供应商供货不畅、一些集采医用耗材价格高于原采购价问题,相关单位已通过督促药企保障供应、积极开展耗材议价争取降价等方式完成整改。
(四)关于高校建设方面。主要通过推进校企改革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未按要求完成重点学科建设和改革任务问题,3所高校已通过建设学科监测平台、注销清理校办企业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3所高校正在通过推进校企改革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六、聚焦国有资产增值增效开展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关于企业(含金融企业、集体企业)国有资产方面。主要通过完善投资管理制度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风险管控不到位问题,2家企业已通过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修订完善投资管理办法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1家企业正在通过控制营运成本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二)关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主要通过盘活利用闲置资产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违规出租出借资产、租金未及时上缴国库问题,8家单位已通过公开招租、追收租金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4家单位正在通过盘活利用空余房产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三)关于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方面。主要通过规范危废管理等方式推进整改,如针对环境污染防治不够有力问题,10个县已通过增设废气治理设施、规范危废管理等方式完成整改,其余7个县正在通过拆除养殖场等方式持续推动整改。
七、审计整改工作后续安排
总体来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工作进展有序、成效较好,但也有少数地方、单位存在整改不及时、不到位等情形。一是整改不及时,仍存在土地整治、土壤污染超标未按时整改等问题。二是整改不到位,部分市县存在仅开展现场检查、召开会议,未对照整改意见建立机制、深入指导工作等问题。三是同类问题反复出现,在最近5年省级预算执行和全省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中均发现预算绩效管理不够到位、上级转移支付滞留资金未及时分配、部分单位资产未入账等问题。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外部的客观因素,也有责任单位意识不强等主观原因。有的地方、单位对问题整改重视不够、部署不实,未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未科学制定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导致问题整改未按要求落实到位。追责问效机制还不够完善,对拖延整改、敷衍整改等行为的追究和处理力度不够,整改压力传导不够,难以形成震慑力,影响了审计整改效果。有的地方、单位仅限于就事论事、点上整改,源头治理意识不强,由点及面、由治到防的工作举措和力度不足,未能达到举一反三、治标治本的目的。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加大力度,督促有关地方、单位抓好后续整改工作:一是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压实被审计单位的整改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将落实审计整改情况作为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推动不折不扣整改到位,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刚性约束。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客观处理,紧盯重大问题一追到底,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严格按照审计整改责任追究办法予以追责问责,确保审计整改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三是进一步深化源头治理。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对一些屡审屡犯、屡改屡犯问题,注重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缺陷,通过“一个问题”的整改,推动“一类问题”的解决,从源头上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举一反三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