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12 16: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按:《中国审计》杂志2025年第6期刊发《以审计监督护航“千万工程” 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访浙江省审计厅厅长白剑峰》,原文如下,现予转发。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调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引领、万村振兴”,一张蓝图,久久为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广大农民群众,描绘出了村美人和共富新画卷。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成为浙江省审计机关的必答题。全国两会期间,本刊记者连线采访了浙江省审计厅厅长白剑峰。
记者:白厅长,您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对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让“千万工程”经验根植于广袤乡村大地,备受各方期待。浙江是“千万工程”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浙江省审计机关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开展了哪些具体工作?
白剑峰:近年来,浙江审计锚定以“千万工程”牵引推动共同富裕先行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紧扣“政策落实、资金安全、项目绩效、生态保护、民生福祉”五大主线,聚焦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等“千万工程”建设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一系列审计调查项目。比如,2022年,组织对省本级及19个县(市、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双强”突破等5方面情况,发现部分“双强”政策未有效执行、资金分配使用不够规范等问题。2023年,组织对省本级及46个县(市、区)共同富裕涉农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乡村建设促共富、乡村帮扶促共富、乡村改革促共富等方面情况,揭示了乡村建设规划不衔接、建设项目边建边拆造成浪费、乡村产业违规补助等问题。2024年,组织对5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强农惠农相关资金开展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强农惠农资金统筹管理、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管理等4方面情况,发现惠民补贴发放不精准、农业产业项目绩效不高等问题。
记者: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全国探索共同富裕之路,是党中央赋予浙江的光荣使命。浙江省审计机关锚定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取得了哪些成效?
白剑峰:近年来,浙江审计坚持问题发现在一线、整改推进在一线、成果转化在一线,一体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和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领域重点问题整改落实。一是推动制度重塑,破除共富瓶颈。近三年,浙江审计通过开展“千万工程”相关审计,推动省级主管部门和市县政府出台完善制度办法200余项,进一步健全完善乡村共富制度体系。比如,省农业“两区”办制定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监测评价办法,构建了57项监测指标体系和23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成效纳入乡村振兴绩效考核的内容。义乌市完善标准地巡查退出机制,以数字赋能项目招引,推动长期未落地项目全部落地实施。二是提升资金绩效,激发共富活力。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提升财政涉农资金绩效、推动党中央关于“三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是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的题中之义。比如,在共同富裕审计项目中,推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浙江省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资金管理办法》等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各地规范资金管理,追(收)回资金3.38亿元,拨付落实资金4.7亿元。三是守护民生底线,夯实共富根基。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审计机关一以贯之的重头戏。近年来,浙江审计机关在“千万工程”相关审计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加大“三农”领域重点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督促各级各部门维护群众利益,兜牢民生底线,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在强农惠农审计项目中,聚焦种粮农民贷款难、贷款贵问题,推动承贷银行按照贷款优惠利率退还种粮主体多支付的利息。
记者:今年1月1日,作为全国首部关于“千万工程”的专项法规,《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正式实施。今年年初,浙江围绕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作出新部署。浙江省审计机关在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白剑峰: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浙江审计将聚焦省委、省政府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决策部署,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重点任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深入践行“政治统领为魂、审计项目为王、审计质量为要、队伍建设为本”的“四个为”理念,重点抓好三方面机制创新。一是构建“规范化”监督体系。对标《浙江省“千万工程”条例》具体条款,编制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的乡村振兴审计监督清单,将人居环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优享等纳入必审内容。同时,以“科学规范提升年”行动为抓手,在粮食安全保障专项审计调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审计调查等全省同步项目中,加强对参审单位监督指导,着力解决项目实施、成果利用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上下联通、一体推进。二是深化“预防式”审计转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审计的路径和方法,归集相关部门数据,对重点对象、重点资金进行“穿透式”数据分析,不断提升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针对性。三是打造“协同化”监督格局。近年来,我们探索巡审贯通在整治乡村振兴领域微腐败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不断完善纪审、巡审贯通机制,细化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查办、成果共享等流程设置,通过信息共享、任务协同、靶向施治,打好监督“组合拳”。
本刊记者 王树凯
本刊通讯员 叶方鹏
来源|《中国审计》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