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8 15: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省审计厅
信息来源:
近日,舟山市普陀区召开区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集中听取2篇审计报告。近年来,普陀区审计局坚持一体推进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全省首创出台《普陀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听取审计报告制度》,构建参会领导集中听取审计报告及审计报告整改情况、被审计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列席并认领问题、区政府督查机构与普陀区审计局联合跟踪会议审议意见执行的闭环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将审计问题整改融入地区发展治理,实现审计成果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治理”的增值化演进。
跃升认知,激发“如臂使指”的自驱力
制度建立以来,普陀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听取审计报告、审计整改报告10次33篇,推动被审计单位形成“对标看齐”的行动自觉。
从“被动”到“主动”。会上,区领导要求被审计单位坚定扛起整改责任,立审立改、闭环管理,不折不扣把整改要求落到实处,增强了被审计单位“提前完成整改,及时修正漏洞”的意识,主动将问题整改时效与职能工作成效相关联。制度建立以来,提前完成整改销号的单位同比增加16%,问题数量同比增加22%。
从“他治”向“自治”。会后,区领导要求分管领域的其他单位开展对标自查,实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自治效果,深化审计成果利用,完成从单个问题整改到问题领域治理的跃升。如,某国有企业根据分管区领导的要求,主动对审计范围外的年度和项目开展全面自查,自查发现问题已全部落实整改。
夯实责任,闭合“如影随形”的监督链
坚持问题导向,把审计整改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通过跟踪督办、压实责任,推动审计整改管理常态化。
严肃跟踪督办。根据会议审议意见,普陀区审计局整理形成重点审计问题整改清单,联合区府办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定期研判整改进展。同时,建立问题抄报机制,对于虚假整改、整改不到位等情况抄报区领导,情节严重的,报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形成问题整改“事前明确-事中督责-事后追责”的闭环体系。
严抓整改落实。除审计报告外,重点单位的审计报告整改情况同时也被列入会议议题,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整改”双上会模式。某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表示,“列席会议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掌握审计报告反映问题,及时与业务指导单位进行探讨交流,共同研究问题解决方案,提高了审计整改效率。”制度建立以来,通过联合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314个到期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固本开源,彰显“如雷贯耳”的权威性
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大力倡导实干精神,持续激发审计干部建强自身、勇于突破、善于创新的精气神。
固质量之“本”。“审计报告作为区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材料,对证据链、问题定性及审计结论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我们强化法治思维,注重审计质量,科学规范开展工作。”局法规科负责人说道。普陀区审计局以审计现场管理的薄弱环节为突破口,修订完善业务制度,创新审理机制,以质量提升维护审计监督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开建议之“源”。主动打破事后服务的传统模式,依托区政府常务会议嵌入区域风险防控的中前端。除审计报告外,对涉及体制机制、风险漏洞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站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议,以“可行、实用”的审计建议强化决策参谋作用,推动审计问题由深度向厚度递进。
文字| 舟山市普陀区审计局 顾鲁娜